2016年5月4日星期三

尼日利亞與中國──非洲金磚危與機

非洲國家中,中國目前在東西非分別最重視的,便是昨天談及的肯尼亞,以及西非大國尼日利亞。雖然肯尼亞經濟較發達,但尼日利亞潛力可以相當驚人,不少國企對此都心照不宣。日前,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訪華,外媒雖報道不多,卻是鎖定兩國緊密關係的又一里程碑,對區域發展或有深遠影響。

以往中國對尼日利亞的經濟合作及援助,主要出口廉價「中國製造」產品,近年才開始加強基建外交,這是因為尼日利亞擁有非洲最多人口,卻政局相對動盪,又受如博科聖地等恐怖組織與叛軍勢力的侵擾,經濟發展滯後,港口發展同樣落後,令廉價的中國工業及日用品大受歡迎。按中國外交部數據,目前中國是尼日利亞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及第二大貿易國,尼日利亞則是中國在非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佔中國對非貿易總額8%。

尼日利亞也是非洲首個把人民幣納入外滙儲備的國家,這進一步便利尼日利亞進口中國產品。那究竟進口什麼?除了各種日用品,尼日利亞還是中國在海外最大的摩托車出口市場,年出口多達100萬輛,大街小巷的摩托車幾乎都是「中國製造」。作為回饋,中國從尼日利亞進口大量石油,正是各取所需。這樣的經濟互補結構,並非任何西方國家所能取代。

近年來,尼日利亞也成為中國在非的最大海外工程承建市場。到2015年,中國企業與尼日利亞簽訂的工程承包合同,累計金額多達770億美元,中土、中興、華為等大型企業是主力,中國派遣至尼日利亞的技術人員約8500人,承建鐵路、航站樓、電站等。

政治不可測性更大

讀者大概對相關數據沒什麼感覺,重要的是中國已在尼日利亞建立萊基(Lekki)自貿區及奧貢(Ogun)自貿區,並在近日布哈里訪華期間,就進一步推進自貿區建設達成協議。這些遠在非洲的自貿區,可說是中國外交近年的新猷,被部分西方學者視為「新租界」。定義從來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反映的卻是事實,即中國已不再停留在純粹做生意的年代。

當然,尼日利亞鞏固與中國的合作,除了着眼國內經濟發展,又是為了跟西方國家「對沖」。尼日利亞曾長期被軍政府統治,曾經歷內戰,現在雖已「還政於民」,但每次大選都伴隨着流血衝突。去年大選,布哈里跟前總統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達成跨黨派共識,實現相對的和平過渡,為西方朝野廣泛稱讚。

尼日利亞口中稱自身有能力獨自反恐,其實剛好相反,一直希望西方國家在反恐、情報合作等領域加強支持。

假如沒有中國大舉進駐,乃至連自貿區也建起來,尼日利亞卻是沒有足夠籌碼跟西方討價還價。一來,尼日利亞的宗教與族群矛盾十分複雜,西方都憂慮捲入另一個泥潭;二來,西方已有油價這樣的槓桿影響當地內政。若果中國與尼日利亞的關係發展下去,早晚也難迴避處理尼日利亞諸般敏感議題,這卻是目前中國未準備就緒的角色。中國企業要投資尼日利亞,數字上的潛在回報固然不俗,但政治上的不可測性可能較投資肯尼亞更大。

小詞典:博科聖地(Boko Haram)

尼日利亞的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武裝,在「伊斯蘭國」崛起後宣佈對其效忠,改稱「伊斯蘭國西非省」。2009年以來,在尼日利亞策劃了一系列恐怖襲擊,至今控制了北部近半數省份,造成上萬人死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因尼日利亞政府軍士氣低落、西非多國部隊協調不力,博科聖地一直在尼日利亞社會製造動蕩至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