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公投約一個月後舉行,首相卡梅倫屬「留歐派」,認為歐盟對英方已作出妥協,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則屬「脫歐派」,認為英國的歐盟身份妨礙「英國人優先」政策。「脫歐」多年前被當作偽命題,現在兩派民望相持不下,可說是弄假成真。假如英國真的脫歐,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表面上,最直接政治後果自然是英國政府重新控制所有政策,亦即「脫歐派」宣稱的「奪回主權」。目前,歐盟在人口流動、對外經貿、金融管理、農牧漁業、跨境執法,乃至部分稅收上,都有專門法例,致使不少屬傳統「國家主權」的領域,被歐盟這一「超國家」組織侵蝕。以人口流動為例,歐盟追求的「勞工自由流動」,對英國勞務市場及社會福利造成一定衝擊。但即使沒有了歐盟勞工,英國本土主義興起後,還是會對新移民及穆斯林等質疑,「奪回主權」的實質意義不一定很大,卻可能有其他副作用。
例如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這3個英格蘭以外的英國組成部分,長期受惠於歐盟政策資助,亦可在歐盟層面自主以不同形式發聲,儘管不是正式成員,對歐盟改革也有自身不同理念。一旦英國「脫歐」,引發各組成單位不滿,分離主義呼聲將會更強,尤其是上次獨立公投失敗的蘇格蘭,獨派勢力之後有增無減,一旦出現英國「脫歐」這新因素,再辦一次獨立公投可謂順理成章,且結果也不一定相同。
經濟方面,「脫歐」對英國不同行業影響不一,而既得利益者的階級涇渭分明。例如金融業,大規模投行及資本管理企業一直反對「脫歐」,因那將導致難以在歐盟內自由轉移資本;但不少中小型金融企業認為,「脫歐」可規避歐盟繁瑣的金融監管條例,令運作成本大幅下降。於貿易領域,歐盟佔據英國進出口半壁江山,如果英國「脫歐」卻仍留在歐洲單一市場,英國對外經貿政策仍將受到歐盟約束,意義不大;但如果離開歐洲單一市場,再跟歐陸國家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歐陸諸國屆時必會重新開價,英方未必能爭取較現在好的待遇。
喚起身份認同
說到底,「脫歐」最能喚起英國人共鳴的,並非任何具體政策,而是對英國文化及國家的認同,甚至有人把英國新移民問題歸咎歐陸國家的穆斯林,而對自身「英印共同體」歷史按下不表。歷史上,英國對歐陸諸國一直未能形成高度文化政治認同,而是以「離岸」身份平衡歐洲勢力,這也是英國對歐盟的根本策略。
但近年民調顯示,盡管英國人普遍對歐陸事務不關心,但當面對「in or out」選擇時,卻往往不願支持「脫歐」,因「脫歐」意味被歐洲孤立,也不符合英國對自身「領導力」的期許。美、中、俄等國是否還願意選擇失去中介身份的英國,作為「歐洲龍頭之一」打交道,也難以定論。作為政治計算,英國最理想還是留在歐盟框架內並爭取“最離群成員”的待遇,那樣兩派才能各取所需,並減低不可測性。
有否這樣的智慧,除了看英國選民,還得看朝野精英的大視野。
小詞典:歐洲懷疑主義(Euroscepticism)
歐洲範圍內對歐盟持批判立場的統稱。歐洲懷疑主義者認為,歐盟及其所推行的歐洲一體化削弱了民族國家權力,歐盟本身日益繁雜的官僚體制也有損各國利益。歐洲懷疑主義的強硬派主張脫離歐盟,溫和派則主張對歐盟體制進行改革。英國目前主張「脫歐」的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就屬於前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