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星期六

訪問肯尼亞工作港人:感受非洲 港人立志做觀察者

現時,居港非洲裔人口約有1700至3000人,當中約15%與香港人結婚。他們主要居住在元朗錦田、橫台山和羅屋村一帶。而尖沙咀的重慶大廈亦滙聚了不少非洲人,成為他們到港後的驛站。他們大多是來自非洲的買辦,主要經營出入口生意,在深水埗採購電子產品,特別是二手手提電話,並把貨物運到非洲轉售。在全球化的年代,港非之間有着不同的交流和聯繫。可是,香港人對非洲不但感到陌生,甚至有不少誤解。現時,在非洲生活的港人更是屈指可數,其中,杜子中就在肯尼亞工作,他任職國際顧問機構,選擇派駐世界自然基金會非洲總部,負責變革管理工作。在非洲生活後,他立志做非洲觀察者,並設立Facebook專頁──「非毛腿」分享非洲的資訊,細說非洲被忽略的另一面,相信他定能讓我們對非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答:杜子中 (T)
問:沈旭暉 (S)
整理:李志鵬

S: 你為何選擇到肯尼亞工作?
T: 2008年畢業後,我在一所國際顧問機構工作了六七年。而這次來肯尼亞工作也與我工作的機構有關,我任職的機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為他們提供諮詢顧問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便是其一。因此,我選擇駐肯尼亞,由今年1月起在WWF位於肯尼亞的非洲地區總部展開為期一年的工作。WWF在非洲11個國家設有支部,總部的工作就是支援和協調各個支部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令工作效益提升。我負責的是變革管理工作,就機構管理提供意見。

S: 一般香港人的印象中,肯尼亞發展比較落後,當地生活難適應嗎?
T: 出乎意料的是,我大概花了一個星期便適應在肯尼亞的生活。我工作地點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這裏已發展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有不少來自歐美的人士在這裏生活和工作,因此,也有不少娛樂設施和餐廳,是一個相當宜居的城市。加上,在大學時期有不少交流經驗,這令我更容易適應其他地方的生活。而微信是重要的工具,讓我認識很多朋友。起初,只有兩位來自台灣和香港的朋友,之後,當我加入內羅畢的微信群組後,這是一個有200多人的群組,從中認識了不少朋友,平時也會相約飯敍和旅遊等。

年輕一代熟悉社媒

S: 內羅畢有多少港人?當地人對港人的印象怎樣?
T: 內羅畢的港人比較少,我認識的兩位朋友分別在國際兒童基金會和銀行工作,亦有人到這裏傳教。相比鄰近地區,肯尼亞有不少中國人,大概有4萬至5萬,他們大多是20至30歲。當我們去盧旺達旅遊時,當地人對我們都報以奇怪的眼光,相反,肯尼亞人則見怪不怪。可見,肯尼亞比較多中國人生活。部分肯尼亞人只知道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們對香港的印象不錯,知道香港是一個發達和美麗的城市。可是,他們仍對港人有一些誤解,例如他們會問港人食狗肉嗎?另外,他們認為中國人就懂得功夫,而成龍、李連杰和李小龍的電影在這裏很受歡迎,這可說是香港的軟實力之一。

S: 內羅畢有不少中國人,當地人對他們有什麼印象?
T: 當地人對中國的印象不一,我曾與一個外交學院學生傾談,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替代(Alternative),以往在非洲投資的資金大多來自歐美國家,對他們而言,中國是另一個投資來源地。當地人對中國的態度也相當矛盾,一方面他們感恩中國投資很多資源在這裏的基建建設,但又認為中國企業招聘中國工人到當地工作,沒有刺激當地就業情況。加上政府貪污問題嚴重,投資未必可以直接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有些論述認為,中國到當地投資只是為了天然資源和礦產,當然其他國家的投資者也有相同目的,但中國意圖和做法比較明顯。在語言方面,很多到這裏工作或做生意的中國人,教育程度不高,英語不好,他們抱着創業家的精神到當地做生意,但卻因語言不通造成很多衝突。早前,就有一間中國餐廳貼出不許黑人入內的告示而引起爭議,當地人一方面理解餐廳因黑人鬧事而作出相關決定,但又感到受傷害。

S: 中國人在當地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T: 大部分內地人在肯尼亞從事基建和採礦行業,只有少數在非政府組織和銀行工作,也有做生意,例如開設超市、髮廊和旅遊公司。當地銀行都會招聘中國人處理中國企業的業務,如華為等公司在當地的業務和影響力不斷壯大。另外,有不少來自四川和東北的人從事基建和資源開發,因此,當地有不少中國餐館。中國人經營的小生意主要滿足當地中國人的需求。

S: 印象中肯尼亞的衞生情況比較惡劣,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T: 我到肯尼亞前就注射了3種疫苗,在辦理入境手續時,黃熱病的注射證明是必要的文件之一。當地的瘧疾情況也很嚴重,這病不會致命,但受感染而不及早治療會後果嚴重。當地所有房間都設置蚊帳,以減少蚊子傳播的疾病。內羅畢有不少來自歐美和世界各地的人生活,市內有不少雅緻商場,級數甚至媲美歐洲的大商場,部分酒店的裝潢更是超豪華,不少地方都很乾淨。但當地政府的廢物處理工作卻引來市民不滿,應屆政府在上任初期決心處理相關問題,但卻毫無進展。有些地區衞生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有人隨地便溺。

S: 內羅畢是東非的主要城市,是否滙聚了東非各地的移民?
T: 肯尼亞的人口管制很嚴格,以確保本土就業。當地人口結構有一個特徵就是有很多不同的部落,他們之間有着不同文化。基庫尤族是當地最大的部族,約佔人口23%。部族之間的文化很不同,例如基庫尤族善於做生意,而馬賽人有着特別的傳統服裝文化。部族因素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工作環境中,相同部族的同事也會較親切。但他們相信,幾個世代之後,部族文化的影響力會慢慢下降。穆斯林則聚居在沿海地方,特別在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在WWF工作的員工都接受過良好教育,談論的話題和面對的情況與香港年輕人無異,同樣會使用社交媒體,也會談論特朗普和阿拉伯之春等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世界不同地方的年輕人所接觸的資訊,所關心的話題,以及生活習慣其實大同小異,也是全球公民的一種體現。

S: 當地年輕人對國家未來發展有何期盼?
T: 當地人對未來的發展很悲觀,雖然對我們而言,這裏有不少基礎建設,整體社會都在發展,但他們認為沒法解決政府的貪污和貧富懸殊。在國際透明組織所公布的清廉指數中,肯尼亞都幾乎敬陪末席。他們甚至把政府官員形容為賊,認為他們竊取人民財富。雖然當地有民主選舉,但魔鬼往往在細節中,選舉舞弊常出現,不少人在投票時發現已「被投票」,也有黑箱作業的情況,政府甚至會停止電訊網絡阻止反對派組織示威,令當地人甚不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