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去年發生疑點重重的未遂兵變,我們分析過強人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意欲憑藉保守派支持,加強個人集權,重振土耳其大國地位的努力。今天,土耳其依舊處於緊急狀態,埃爾多安不斷以「穩定局勢」為名打壓反對派、改變政治制度,壓軸一着是力推修改土耳其憲法,在憲政架構上實現行政擴權。今年4月16日,修憲草案將進行全民公投。大家常常談論今年的法國與德國大選,其實,土耳其的修憲公投也是另一隻潛在的黑天鵝。
總統集行政權力
修憲的核心,主張土耳其從現行的「半總統制」轉變為類似於美國的總統制。目前,土耳其行政權由兩個職位分享:國民直選產生的國家元首(即總統),以及總統經議會批准任命的總理,總理是土耳其政府首腦、議會的執政黨領袖。
新憲法建議直接撤銷總理職位,行政權力全部集中於總統:總統將能任命內閣成員和高級法官,可簽署「行政命令」(可參見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總統一人可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解散議會。
同時,新憲法會增加國會議席,但議會喪失向內閣質詢的權力;不過議會能以多數票通過對總統的彈劾,並在三分二多數通過下,對總統進行司法審判。新憲法要求總統和議員在同一次大選產生,總統任期限制為兩屆。
埃爾多安及執政正義與發展黨(AKP)是公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呼籲民眾支持的理由如下:從法理上看,土耳其總統是直選產生,具有充分民意授權,不必在行政上與另一位首腦分權;加上目前土耳其的「雙元首」格局導致內閣、執法機關面對來自總統、總理的不同指令,導致行政失效、政府內耗。最重要的是,埃爾多安聲稱通過將行政權力集中,政治環境將趨向穩定,暗示他的權力目前依然受限制:在未遂兵變後,埃爾多安藉口「肅清居倫勢力」,在政府部門、司法機關進行大規模逮捕,而這些部門的人事任命,很大程度上出自議會。唯有取消議會的行政權,埃爾多安才可以避免政敵(「叛變分子」)進入政府機關。
理論上,總統制、議會制都是現代民主的組織形式。但在今日土耳其的特殊環境下,反對埃爾多安的人認為修憲等於強化埃爾多安的威權統治,土耳其可能迎來獨裁者。自去年兵變至今,已經有近14萬土耳其人被捕,當中不乏媒體、司法人員。反對修憲的陣營強調,新憲法規定的總統制唯有在司法獨立、社會媒體自由的情況下,方能對行政權力制衡,而在當下土耳其,司法、媒體已經被埃爾多安的威權統治重挫。
土耳其各家立場不同的民調機構,對修憲的民意,有完全不同的演繹。綜合而言,目前支持、反對修憲的力量勢均力敵,埃爾多安政府異常緊張。上月有傳言指土耳其政府通過內部文件,要求政府官員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與土耳其語「No」發音相近的問候,避免對選民造成誤導。雖然政府否認,但公投背後的張力,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旅居西歐的海外土耳其人也可以投票,他們可能成為決定結果的關鍵。例如土耳其有150萬海外選民在德國,埃爾多安特別派出兩名部長到德國拉票,但長期生活在西歐的土耳其人對埃爾多安好感有限,一名德土雙重國籍的記者被埃爾多安政府逮捕後,當地反感更大,德國政府亦拒絕為土耳其拉票官員提供安保。埃爾多安稱德國的做法是「法西斯」,類似情形還發生在荷蘭、澳洲等國。
假如最終公投被否決,埃爾多安很可能宣傳是「外國勢力」干擾結果,土耳其內部的社會撕裂只會更嚴重,但埃爾多安依然大權在握,訴諸「群眾鬥群眾」的作風,也很可能繼續。假如公投通過,他大權獨攬的能力更大,反對派同樣沒有好日子過。而無論結果如何,土耳其漸離歐洲、投向俄羅斯的趨勢,似乎也不會改變。埃爾多安會否成為穆斯林的新領袖,繼而對歐洲反客為主地施加影響,才是長遠影響所在。
小詞典:半總統制
一種介於總統制和議會共和制之間的國家政治組織形式,又稱「雙首長制」:國家行政機關有一名民眾直選出的總統,享有一定行政權力;同時有一名總理領導獨立於總統的內閣,後者向議會負責。法國是今天國際政治中實行半總統制的典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