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與馬來西亞的特殊關係,因為金正男被殺而出現巨變。
北韓高調批評馬來西亞不配合善後工作,對驗屍、取證等程序都感到不滿;馬方則認為北韓「賊喊捉賊」,明明有大量證據顯示北韓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涉案,卻還污衊大馬政府辦事不力。加上事發在馬來西亞機場,對馬來西亞保安構成重大壓力,國際社會再聯繫到年前出事頻頻的馬航,難免對這個國家的安全系數大打折扣。最終馬來西亞不得不「大動作」,先是取消給予北韓的免簽證待遇,繼而驅逐北韓大使出境,兩國特殊關係會否就此終結,很值得觀察。
一些東南亞專家,例如雜誌The Diplomat副主編、東南亞事務專家帕拉梅斯瓦蘭(Prashanth Parameswaran)認為,馬來西亞和北韓的關係從來不是那麼「特別」,雖然表面看來很有「看點」,但數字上其實乏善足陳。
關係從來不「特別」
帕拉梅斯瓦蘭日前撰文指出,馬來西亞在維持與北韓的往來上,本來就顧慮重重:既需要謹慎平衡與日本、南韓、美國之間的重要雙邊關係,不能因為拿北韓「對沖」而承擔風險,也要防止北韓勢力尾大不掉。
據帕拉梅斯瓦蘭觀察,馬來西亞一方面與北韓保持經貿、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在半島無核化、防止核武器擴散等議題上,堅定站在國際社會主流,對平壤的每次核試、導彈試射都要表態,雖然偶爾會對制裁議案有所保留,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含糊。這固然與無核國馬來西亞的國策有關,但對本身不乏被西方挑剔空間的馬來西亞而言,也是自保之道。
自從金正恩上台,北韓外交比從前更難捉摸,馬來西亞打「北韓牌」的壓力也大增。例如北韓在今年年初未執行聯合國決議,馬來西亞承受了不少壓力,就取消了與北韓的直航協議。這次金正男在馬來西亞境內遇害,國際社會醞釀把北韓再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假如馬方沒有積極動作劃清界線,稍一不慎,即變成沆瀣一氣的共犯,這風險十分實在,自然不再是搞對沖的時候。回想9/11後,全球口徑一致譴責恐怖主義,當時馬來西亞的態度則相對低調,已經引起美國不快。金正男遇害,不滿的還有中國,馬方自然認為到了「站隊」的時候。
對北韓而言,這樣的結局,自然有百害無一利。不用說日前談及的種種便捷消失,以及對北韓國際地下經濟的影響,還有情報部門經營的疑似軍火公司Glocom也剛被勒令關閉,單是馬來西亞疏遠北韓的動作,已足以成為國際社會進一步孤立北韓的契機。說到底,北韓需要馬來西亞,多於馬來西亞需要北韓;假如失去了東南亞,「南向計劃」失敗,北韓將無可避免地重新依賴最熟悉的舊窗口,也就是澳門,和香港。
近年香港成為北韓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雖然當中中國公司的角色至關重要,但也有北韓利用香港的自由港身份便宜行事的元素在內。早前香港發生「新加坡裝甲車事件」,假如香港海關按同一準則「按章工作」,極可能有不少北韓蹤跡被揭發出來。十年前,金正男之子要入讀香港的國際學校不果,可以走去瑞士;北韓「公司」在澳門的賬戶被美國追蹤,可以取道東南亞,因為當時的北韓,還沒有今天自絕於天下。時至今日,失去了馬來西亞,港澳朋友遇上「平壤友人」的可能性,只怕越來越大。說到底,無論是否喜歡,這也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所在。
小詞典:港朝貿易關係
據《南華早報》2013年報導,香港已成為北韓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超過1億一千萬美元,比前一年上升457%,以往排名僅是第十三。這關係的遠因可追溯至CEPA的簽訂,不少中國企業都具有了香港身份;近因則是2011年的丹東特區,中朝兩國有了更緊密經濟合作基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