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星期三

北韓與馬來西亞:東盟的「對沖外交」(中)

為何北韓會與馬來西亞保持密切的雙邊關係?北韓的目的昨天已談過,馬來西亞方面則更為有趣。

冷戰期間,不少兩大陣營以外的國家推動不結盟運動,東南亞、南亞各國就是重要推手之一。 後來一切美蘇以外的兩大陣營成員,包括同屬共產陣營國家的中國、北韓,也紛紛以「不結盟運動」參加者或同路人自居。金日成的國際聲望一度頗高,畢竟他自稱在韓戰「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也在蘇聯、中國以外保持了相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曾經和東歐南斯拉夫的鐵托並列,二人都在不結盟運動有重要角色(當然後者更是領袖)。因此在東南亞國家,「北韓」這塊招牌並不太差,不妨成為「對沖外交」的對象之一。

整個東盟,現在都是「對沖外交」的持分者,利用「北韓牌」,也不只馬來西亞一家。在東南亞各國首都,幾乎一律有「平壤飯店」,北韓也有資助一些東南亞工程,例如柬埔寨吳哥的博物館,相信也是賺取外匯的幌子。北韓的價值,某程度上是國際關係的特例:一方面,有「北韓勢力」存在,足以證明自己的多元,對美國有一定壓力;另一方面,東盟各國經濟上不得不依靠中國,但卻苦無反制之道,然而只要讓北韓進駐,北京感到北韓有了替代品,這也是國家籌碼之一。十年前,據說馬來西亞一度提議讓北韓加入東盟外長會議,雖然最終不了了之,但也可見北韓與東盟的距離並不遙遠。

在東盟各國當中,有哪一國最適合打「北韓牌」?本來最駕輕就熟的調解員,理應是新加坡:新加坡也是兩岸調解、東西方和談的重要中介人,也一度獲北韓免簽證待遇。問題是新加坡情報體系幾乎和美國完全互通,對金融業的監管相當現代化,也不容易有灰色地帶讓北韓迴旋。另一個理想人選本來是緬甸,北韓和緬甸軍政府有長期合作關係,但現在緬甸也搞民主化,北韓辛苦建立的勢力要保持已不容易,更談不上發展。這情況下,「新加坡旁」的吉隆坡,就成了「北韓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政府也喜歡扮演這樣的角色,因為不但可提高國際地位與聲望,也足以淡化自己國內的種種問題。此外,馬來西亞也希望在激進和溫和穆斯林國家之間充當緩衝國,「成功斡旋北韓問題」是很重要的履歷,畢竟這都是軟實力的一部份。

在過去十多年,馬來西亞在外交上的對沖相對謹慎,沒有像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印尼等作出大動作,但經濟上的分散投資則頗為主動,發展伊斯蘭債券等是一類,拓展第三世界經濟夥伴是另一類。北韓經濟政策轉型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尤其是金正日時代後期,關於北韓「改革開放」的傳聞甚囂塵上,中國自然早就佈局進駐北韓市場,馬來西亞也是那時候加緊行動。北韓不少天然資源十分有價值,馬來西亞通過輸入北韓工人、產品,就能鎖定這方面的合作,到了北韓變天,可能早著先機,就像今日緬甸變天後,各國紛紛爭奪資源一樣。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馬來西亞高調讓北韓「進駐」,而其實除了形式主義,就沒有付出太多,何嘗不是精打細算的表現?

小詞典:不結盟運動

冷戰時期成立的國際平台,1961年召開第一次會議,發起國是印度、印尼、埃及、南斯拉夫、阿富汗,目的是在兩大陣營以外尋找中間路線,反對「任何形式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主張裁軍、經濟資源再分配等。北韓在1976年加入成為正式成員,中國只是觀察員國,美國、蘇聯(及今俄羅斯)則不在成員國之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