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星期三

「一帶一路」外交大戰略

談及近年「中國夢」外交的大手筆,我們必須記下「一帶一路」這個新名詞。習近平早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去年再大規模推廣,各界必須略知一二,其基本重點如下:

「陸上絲路」由西安出發,經阿拉木圖、撒馬爾罕、德黑蘭、莫斯科等城市,以威尼斯為終站。「海上絲路」則由福州出發,經多個中國南岸城市,到達河內、雅加達、吉隆坡、加爾各答、奈洛比等,最後在威尼斯跟「陸上絲路」會合。這個路線圖,改變了中國重視東邊海岸線、對西方貿易的傳統,具有「西漸政策」的地緣戰略意義。

習近平去年宣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以擴大境外投資,包括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和金融合作等。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地方版「絲路基金」,令各地企業不斷談及「一帶一路」。例如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福州,正跟國家開發銀行福建分行和中非發展基金合作;廣東省也希望通過泛珠跟東盟合作,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基金」。

中國在兩條絲路都希望和各國整合,建立所謂「命運共同體」。例如李克強在去年12月和哈薩克簽署150億人民幣合同,希望把上海合作組織跟新絲路接軌。用中國研究員李向陽的話,「一帶一路」戰略要在各國「互聯互通」,重點其實是要在途徑各國大舉傾銷貨品;有戰略視野的相關國家,也有計劃借助「一帶一路」對華進行「反傾銷」。

中國希望在「一帶一路」大規模推動基建,因此高鐵也成為中國外交的王牌。例如中國在土耳其興建的高鐵已通車,時任總理埃爾多安和主要官員都親自乘坐首班列車(雖然出現令人尷尬的小意外);中國也向哈薩克表示有意興建高鐵,並打算輸出到中亞鄰近各國。

「陸上絲路」經過中亞和中東產油國,這也成了中國能源外交的新棋子。例如2014年6月5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大談如何在「新絲路」加強合作,不久後中國就宣佈在塔吉克興建第四條由中亞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令中國管道覆蓋中亞五國。

以上動作的目的很難清晰:要改變中國的地緣政治困局。自從美國2010年宣布「重返亞太」,與韓、日、台、菲、澳、印等加強合作,中國向東拓展影響力越來越受到壓力,而投資方向過分偏重東方港口,也容易引起諸般內部問題,因此習近平要尋找外交向西、向南的另一條出路,一方面調節全國發展重心,另一方面建構「亞洲大國」、而不止是「亞太大國」的身份。對長期依賴西方貿易的港人來說,「一帶一路」自然感覺遙遠,但這卻是地緣政治大戰略的一環,假如墨守成規,未免見樹不見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