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星期五

《反叛》/陳慧嫻

日前陳慧嫻舉行演唱會,台上說了幾次,她現年已51歲,出道超過30年,日月如梭。雖然她有段時間頗為低沉,但這次concert狀態大勇,令人回味,開場第一首歌《反叛》,更適合今天不同世代重溫。

《反叛》改編自日本作曲家渡邊茂樹作品,時為1986年,林振強的詞講述了當時香港年輕人的「反叛」心態,雖然今天看來有點老套,但那精神卻歷久常新,和今日「廢青」形象一脈相承。那時代的陳慧嫻走日本少女路線,甚至錄過日文歌,當時日本經濟極盛,香港樂壇幾乎依附東瀛而生,兩地社會狀態也有不少可比之處,都是處於經濟逐步富裕、開始追求心靈充實的階段,所以《反叛》的內容,也是日港兩地的共同寫照。

那年頭,中產階級蓬勃發展不久,不少新晉中產都希望通過自己爭取到的物質條件,讓子女過著他們從前想過、卻沒有機會過的生活。但新一代的想法卻截然不同,追求的是心靈解放,這樣的思想落差,令世代矛盾,由此而生。「親戚都誇張的說/沙灘中充滿壞人」,即為典型:六十年代經濟騰飛前的社會是不會那樣的,孩子在沙灘、球場是天經地義,反而社會富足了,「屈打成性」的怪獸家長卻開始出現。「爸媽都關心的說/應專心家裡練琴」,更是典型中產病,令「學琴」在東西方文化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含義:一邊是功課、壓力,另一邊是藝術、自由,結果自然也是「反叛」。

歌詞最精采是這幾句:「快要踢爆汽水罐/因抑鬱塞滿血管/成年人常令我煩悶」,極形象化地概括了青春期那種無形鬱悶,反映從前的大家庭不再,小康之家管束更嚴,有了菲傭、私家車,青年卻走進另一牢籠。「師長很關心的說/不溫書怎會做人/爸爸很緊張的說/不准穿短褲熱裙」,這幾句老生常談,放在西方卻另有所指:越戰時西方出現「垮掉的一代」,性解放無處不在,不要說「短褲熱裙」,嬉皮士的放浪形骸也是常態,家長就是認同保守主義,也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但是到了東方社會,卻是單純的高壓圍堵,反彈只會更誇張。

果不然,到了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九十年代的青年不會再高喊「反叛」,一切行為都已遠超八十年代的道德規範;雖然香港經濟持續繁榮,但信心危機、貧富懸殊等,也令新一代面對同樣困局。至於《反叛》那年代的少女,今天都已成51歲的大媽,到轉頭來卻處處責備「廢青」,回想當年,自己高唱「實在我喜愛夜半」,實在是彷如隔世的諷刺。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6年3月11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7170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