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星期二

長春藤大學政治正確事件

隨着美國總統參選人特朗普支持率高漲,當地社會對「政治正確」的爭論愈演愈烈,期間該國各大學術重鎮先後發生由「政治正確」引起的大事,可見校園內外的兩個美國,真的活像平行時空。

去年10月萬聖節,耶魯大學校方機構「跨文化事務委員會」對全體學生發電郵,勸喻學生在化妝晚會「謹慎選擇裝束」,尤其注意不要穿可能冒犯少數族裔的服飾(如印第安頭冠)。

校方初衷在於緩和日趨緊張的族群關係,但對學生內政有「越界」之嫌,該校教授兒童教育的講師兼舍監Erika Christakis女士,便表達不同意見,在針對上述郵件的回覆中向全體學生稱,校方此舉有管控學生表達自由之嫌,表示她不介意學生在萬聖節穿着可能冒犯少數族裔的服裝;對可能感覺被冒犯的學生,她認為他們可選擇無視,但同樣有權當面表達不滿。

這回覆一石激起千重浪,引發部分學生強烈反對,數百名以少數族裔為主的學生及部分教職員,發起以「March of Resilience」為名的遊行,稱「我們(被冒犯的事實)不能無視」。Erika Christakis的丈夫、同為耶魯大學教授並曾當選《時代》百大名人的Nicholas Christakis,表態支持妻子,試圖跟示威學生對話。但參與遊行的學生並無對話之意,只以相當激烈的語氣及幾近人身攻擊的措辭指摘Christakis夫婦,並要求他們辭職。最終,另一批教職員聯署簽名支持Christakis夫婦,但二人已決定離職,兩大陣營劍拔弩張,校園瀰漫火藥味至今。

另一所名校哈佛大學,過去數月內也發生類似事件。該校法學委員會反覆要求法學院放棄目前院徽,因院徽圖案包含哈佛法學院創建者Isaac Royall家族符號,而這家族曾以奴隸貿易致富。哈佛法學院委員會在聲明中指出,這院徽與奴隸制有關,理應跟它劃清界線,而這將是在哈佛校園內進一步促進種族公平的重要一步。為此,哈佛校園內甚至出現「Royall Must Fall」小組,以推動哈佛平權運動為己任,儘管不少校友覺得這樣上綱上線極其荒謬。

更荒謬的還有普林斯頓大學,這次把一次大戰時領導美國的前總統威爾遜牽涉其中。威爾遜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該校著名的公共和國際關係學院,即是以威爾遜的名字命名。雖然威爾遜的國內外政績及口碑都頗佳,但在左翼學者腦內便記得他出任總統期間,允許南方諸州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因此「政治不正確」。為此,有左翼學生要求校方移除威爾遜雕像,並把他的名字從學院及宿舍名稱中移除。

「政治正確」這一種以平權為核心的左翼社會思潮,最初正是爆發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精英校園。當時社運盛行的學校甚至對課程進行相關調整,突出少數族裔及女性權益內容,但過猶不及,早已嚴重脫離現實。

「貫徹政治正確」的界限到底在哪裏?「政治正確」與「自由表達之權利」究竟孰輕孰重?耶魯大學兩名老師的離職,哈佛及普林斯頓在「政治正確」與歷史傳承之間取捨不定,都反映相關名校已走到敏感的十字路口,一般美國人看到上述新聞,恐怕會覺得是「長春藤的孩子被寵壞了」,多於佩服他們的「正義」。

為了「政治正確」或「反政治正確」,究竟「可以去到幾盡?」這答案,很快便可在美國大選揭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