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

馬來西亞華裔困局

馬來西亞政潮不絕,總理納吉布長期陷入政治醜聞,不斷靠挑動內部矛盾來維持管治,令華裔越來越成為其對立面。馬來西亞的主體族群自然是馬來人,但華裔的比例遠超一般「少數」族群。根據2013年數據,馬來西亞華裔佔人口24%,多於馬來人在新加坡佔的比例;而在華裔人口較集中的城市如檳城、吉隆坡等,比例更高達40-50%。但由於沒有一個像當年馬來西亞內部的新加坡那樣,以華裔居絕對主導地位的地方,華裔基本上難以、也不會策動分離主義,只能儘量爭取在在目前框架內的政治地位。

在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中,華裔代表是「馬來西亞華人工會」(MCA)。回溯馬來西亞建國史,華裔曾一致支持「馬華」與「巫統」聯手向英殖民政府爭取獨立,隨後建立「華巫聯盟」。但近年馬來西亞執政黨的口碑不斷下滑,貪腐不絕,加上持續對馬來人實施優惠政策,令「馬華」普遍失去新一代華裔支持,族群關係也失去了重要安全閥。不少華裔改為支持由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衍生的反對黨「民主行動黨」(DAP),也就是反納吉布的政治聯盟「凈選盟」的主要成員;在去年8月的反納吉布「凈選盟4.0」集會中,數十萬參加者也以華裔佔多數。假如華裔能決定領袖人選,納吉布早就下台。不少華裔一廂情願希望DAP能打破族群界限,爭取馬來人的反納吉布勢力,促成變天。

但處於守勢的納吉布代表了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越是被挑戰,只會越是訴諸「人民內部矛盾」解決危機。新加坡駐馬來西亞大使Bilahari Kausikan就曾在「凈選盟4.0」集會後撰文,認為華裔年輕人期望民主改革可以打破華裔被壓迫的局面是「不切實際」,因為他們期望相反,納吉布的醜聞很可能導致「巫統」尋求與同為伊斯蘭教政黨的反對黨「伊斯蘭黨」組成聯盟,共同防止 DAP 等非穆斯林政黨坐大。由於穆斯林人口在馬來西亞佔壓倒性優勢,只要執政黨打「宗教牌」,甚至不用刻意談族群問題,華裔也會首當其衝。

早在「凈選盟4.0」集會時,不少傳統華裔精英深深憂慮,擔心表面上的聲勢,可能反過來令華裔的長遠利益受損。這是因為長期以來,馬來西亞華裔雖然受制於「馬來人優先」政策,卻往往能夠躋身社會經濟地位的上層,和馬來當權派也有密室默契,雖然引起不少馬來人不滿,卻苦於無藉口改變。當華裔成為反政府集會主力,不少馬來人擔心「華裔終於開始挑戰馬來人的政治地位」、乃至「華裔試圖推翻馬來人的政府」,這正是執政黨有意無意間的耳語運動。納吉布在今年農曆新年高調祝賀華裔,希望他們團結在「馬華」下,支持執政聯盟,但他能爭取到的普遍被新一代華裔視為「離地精英」,群眾影響力有限。

怎樣在發揮影響力的同時,避免政府挑動「馬來民粹主義」,已成了華裔反對派領袖的當務之急。至於傳統華裔精英應否「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維持和執政聯盟的關係,走「汪精衛路線」,也成了他們正面對的人生抉擇。

小詞典:馬來西亞華人工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簡稱「馬華」,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中代表華裔的政黨。在20世紀50年代,「馬華」與「巫統」、「印度國大黨」組成聯盟,向英國殖民政府爭取馬來西亞獨立,這一聯盟即今天「國民陣線」的前身。目前「馬華」依然是「國民陣線」內第三大黨,長期控制馬來西亞主要媒體《The Star》和《南洋商報》的發行,直到近年才轉手。然而,隨著2008年「馬華」在大選失利,越來越多華裔已離之而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