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星期二

小國之道:卡塔爾異軍突起的軟實力與局限

談起軟實力,並非本欄介紹過的大國專利,不少小國也有自己的創造。例如同樣為伊斯蘭國家,卡塔爾卻在當代國際社會展現出獨特的軟實力,不僅在本區大國間長袖善舞,也能影響國際局勢,雖然缺憾也是明顯,但已足以作為一獨特案例剖析。

卡塔爾軟實力最顯著的標誌,當屬其國家媒體半島電視台。1996年底半島台成立時,卡塔爾國王親自提供了一億美元貸款,以示國家支持。播放之初,半島台就以「The opinion and the other opinion」為信條,例如公開放映有以色列人出鏡的節目,甚至有專門針對宗教和道德爭議的訪談,這在保守的阿拉伯社會引起軒然大波,卻也奠定了半島台及卡塔爾政府的「多元」色彩。

隨著半島台不斷擴張,觀眾覆蓋遍及全球,並通過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的即時報導,打破歐美傳媒對國際衝突的壟斷,一如CNN通過海灣戰爭起家。逐漸地,卡塔爾政府開始加強通過半島台塑造國家形象,並成為影響局勢的直接玩家。「阿拉伯之春」期間,從利比亞、埃及到敘利亞,卡塔爾政府都扮演了關鍵角色,對這些國家的反對派、尤其是相對激進的穆斯林勢力進行了多種援助,同時通過半島台宣傳當地民眾「追求自由」的形象,成功擴大了「阿拉伯之春」的國際輿論支持。然後半島台又宣傳卡塔爾政府的「調停者」角色,令世界都知道,能同時兼顧阿拉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唯有這關鍵小國。雖然國際傳媒工作者對半島台在阿拉伯之春的角色多有詬病,但這確是卡塔爾近年國際影響力大增的關鍵。

與此同時,卡塔爾長期實行「會展外交」策略,也加強了國家的軟實力。卡塔爾雖屬小國,但在中東,有相對好的聲譽和一流硬件設施,例如「卡塔爾國家會議中心」、「多哈會展中心」等,使它成了各類以協調域內矛盾、促進國際合作為主旨的會議、展覽舉辦的首選地。例如早前,卡塔爾曾為巴勒斯坦兩大派系哈馬斯、法塔赫舉辦多次和解,敘利亞眾多反對派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簽署協議組成聯盟。此外,多哈是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談判、2012年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辦場,在種種賄賂疑雲中奪得2022年世界盃主辦權,更是指標性「成就」。以往只有「西香港」杜拜有這些優勢,但卡塔爾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不過從筆者個人經歷所見,似乎基礎建設和杜拜相比,尚有一段距離。

正因為卡塔爾擁有立場多元的國際媒體、靈活有度的外交姿態,和現代化的社會經濟氛圍,它也被國際社會視作「自由派伊斯蘭主義」國家,與鄰國沙特阿拉伯、乃至其支持的眾多區內激進伊斯蘭主義政黨形成鮮明對比。儘管卡塔爾行沙里亞法,人民主要是瓦哈比教派信徒(也就是沙特王室和拉登的派系),但在公共場合,嚴刑峻法的執行遠沒有沙特一般認真,女權也相對理想。卡塔爾王室近年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化改革,尤其是讓政府各部部長對經選舉產生的議員負責;雖然沒有政治意義上的「反對黨」,但對公民權益算是相對重視,尤其注重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和推動教育。根據 Freedom House 的最新2016年報告,儘管在世界範圍內,卡塔爾的公民自由度仍處於「不自由」狀態,但在海灣地區、乃至阿拉伯世界,卡塔爾的排名仍屬靠前。

卡塔爾要盡力拓展軟實力,其實也是逼不得已,因為它和杜拜一樣,明白不可能永遠靠天然資源帶動經濟,而自身地方小、人口有限,若不走「杜拜路線」、「香港路線」,很難找到獨特定位。然而卡塔爾的軟實力也有明顯局限,例如在傳媒領域,半島台處於腹背受敵,既開罪了西方主流媒體,又面臨來自有沙特官方背景的Al Arabiya等電視台競爭,反映強鄰沙特對卡塔爾日益壯大的國際影響力已感到不安,而西方同業對半島台在「阿拉伯之春」的角色也感到不是味兒。當各國革命後出現嚴重混亂,半島台早期的不少文宣性報導都被證明自打嘴巴,亦反映卡塔爾缺乏足夠實力,將運動成果持續傳銷。

更矛盾的是,卡塔爾一方面主打「現代化」形象,另一方面對支持區內激進伊斯蘭組織不遺餘力,無論動機是為自保也好、擴大影響力也好,這兩點早晚是會互相衝突的。當西方期望卡塔爾起碼有杜拜的自由度,但發現改革停滯不前,而且有進一步「伊斯蘭化」趨勢,就容易出現期望落差;而當阿拉伯各國伊斯蘭主義者習慣了卡塔爾的財力支持,一旦卡塔爾出現親西方的改革,也容易反彈。和杜拜相對清晰的經濟主導政策相比,卡塔爾走的鋼線危險度更高,要真正長治久安、維持軟實力,尚有漫漫長路。

沈旭暉 亞洲週刊 2016年3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