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改詞工業」一直是極富創意的集體行為,由高登討論區興起的「高登音樂台」創作,更是佳作紛呈,不少滲入國際視野,例如早前寒流襲港期間出現、改編自陳小春《失戀王》的《西伯利亞人》。
《西伯利亞人》取材自網絡廣傳的「西伯利亞潮文」,講述在正常人覺得寒冷時,「西伯利亞人」還在日光浴云云,並延伸了多個版本,例如欣宜版(常人要減肥的體重、欣宜還在食雪糕)、長壽老人版(常人在養老的年齡、長壽老人剛開始找工作)等。當時香港錄得多年最低溫度,出現介乎飄雪和「小冰粒」之間的奇景:「全球人都不禁要問/我在負五當天/會穿得夠麼」;但相對每年冬天循例下雪的地方,自然是小巫見大巫:「怎得知/我在湖邊燒鴨翼/而再負五先加衣過」。當然,習慣下雪的地方多有室內恆溫,當地人在室外是否特別耐寒,其實也難說,除了那些未有現代科技前,就習慣在冰天雪地生活的人,才肯定貨真價實。這些人,根據網絡潮文,自然是西伯利亞人:「我是一個西伯利亞人/冬天激發抵抗力/能承受零溫」。
要是深究誰是「西伯利亞人」,也是十分有趣的。作為一個地理名詞,「西伯利亞」幾乎已成為北亞的同義詞。東亞、南亞、西亞都有眾多國家,唯獨北亞沒有自己的獨立國,大部份都屬於俄羅斯領土,而俄羅斯雖然擁有亞洲土地多於歐洲,但一般被視為歐洲國家,令「北亞身份認同」嚴重滯後。西伯利亞地區自然有自己的原住民,中世紀也建立過自己的國家(例如「西伯利亞汗國」),但由於地廣人稀,注定只能成為外來侵略者的附庸。自從俄羅斯進駐後,原來的西伯利亞人,已成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少數民族。今天在西伯利亞,原住民只佔總人口約10%,其餘都是俄羅斯人、俄化烏克蘭人等。
不過這片蘇聯時代以放逐政治犯著稱的地方,在蘇聯解體後,也有過獨立運動。例如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共和國、面積等於五個法國的「薩哈共和國」(Sakha Republic),理論上是西伯利亞原住民「雅庫特人」(Yakuts)的國度,他們也希望立國,不過人數遠遜鵲巢鳩佔的俄羅斯人,而未能成事。近年,他們配合境內俄羅斯人,改為主張成立留在俄羅斯境內的「西伯利亞共和國」,爭取加強控制境內豐富資源的自主權力,雖然在普京的中央集權鐵腕統治下難以成功,但在未來隨著全球變暖、科技發展,肯定成為其他大國滲入俄羅斯的通道。說不定這首詞的最後一句:「再低溫/可以活的人是我/你哪會望我震」,有朝一日成為西伯利亞獨立讚歌,亦未可知。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6年3月4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7076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