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南蘇丹:獨立後更亂的悲劇

近年「伊斯蘭國」(IS)霸佔國際新聞頭條,其實世界各地亂局還有很多。2011年才獨立的南蘇丹自2013年陷入內戰,造成上萬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便是嚴重被忽視的悲劇,也論證當年南蘇丹爭取獨立的遠景已淪為一紙謊言。

南蘇丹的獨立,是以南北蘇丹種族及信仰衝突導致的內戰為背景,以「弱者成功爭取獨立」的神話告終。獨立後,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實行獨裁統治,2012年起大規模調整政府人事任命,大量高級官員及將領遭革職,再由親信取代。2013年,副總統馬沙爾(Riek Machar)及其整個內閣被解散,馬沙爾從副總統變為反對黨領袖。基爾代表丁卡族,馬沙爾代表努爾族,雙方都有武裝,最終在首都朱巴(Juba)爆發戰爭,逐步擴大到全國至今。

內戰之際,南蘇丹人權狀況自然進一步惡化。據有限的國際觀察報道,衝突過程中,南蘇丹內戰雙方以種族劃界,視平民作為襲擊目標,大量婦女遭武裝分子強姦,學校、醫院及診所都受到攻擊,大多已被廢棄。聯合國最新一份人權報告甚至揭發南蘇丹政府允許士兵強姦婦女以「抵償薪金」,已倒退到最原始的「管治模式」。在非戰爭地區,南蘇丹的人權狀況也堪憂,基爾政府除了逮捕反對派成員,也聲稱要判處那些報道「危害國家」新聞的記者死刑。單在去年,便有7名記者遭蓄意謀殺。據國際特赦組織觀察,南蘇丹的司法機構形同虛設,完全未能履行職能。

瀕臨崩潰 西方懶理

南蘇丹的腐敗程度亦在全球名列前茅。自南蘇丹2005年實行自治,基爾軍政府便對以能源為主的國民經濟,實施全方位掌控,無論是國民收入還是外援,使用權都被政府官員壟斷。南蘇丹曾爆出不少醜聞,例如2005年被揭發國內數十間空殼公司都是政府官員用來貪污的平台,數百萬資金被侵吞,公司所應該購買的糧食卻從未運抵國內。

類似案件在南蘇丹頻頻發生,引起國際社會嚴重譴責,基爾亦幾番表態「反腐」。然而,南蘇丹「反腐委員會」成立5年後,竟未能成功進行一宗腐敗案件的調查。2013年,南蘇丹外長則因承認南蘇丹腐敗嚴重,而被基爾免職。根據2015年「透明國際」發佈的「貪污感知指數」報告,南蘇丹廉潔指數排在全球倒數第5位;同年美國和平基金會的「脆弱國家指數」報告,則將南蘇丹列為首位。

南蘇丹獨立時,一直以「被北蘇丹打壓」爭取國際支持,現在局面頻臨崩潰,比北蘇丹更惡劣,國際社會卻鮮有給予像當年對蘇丹達爾富爾危機的關注。說國際社會沒有多重標準,自然是騙人的,究竟是甚麼造成這反差?

也許一方面,「丁卡族Vs努爾族」這樣的種族矛盾太「本土」,沒有基督徒與穆斯林鬥爭的劇本,國際媒體找不到共鳴。另一方面,南蘇丹背後的持份者,只是非洲國家,例如烏干達和埃塞俄比亞支持基爾軍政府,以期鞏固南蘇丹政權、削弱北蘇丹影響力,北蘇丹則協助馬查爾叛軍,但這些矛盾對國際秩序影響有限,也未能引起美國、中國等大國干涉的意欲。敘利亞有不少文化遺產,原來經濟水平發達,變成廢墟格外令人同情,相反南蘇丹原來就一貧如洗,再爆發內戰,西方媒體只會視為常態。不過還有最令西方媒體尷尬的一點:當年它們大多同情南蘇丹,把北蘇丹視為恐怖政權,現在才發現南蘇丹領袖都是只顧私利的一群,未免難以自圓其說,也就不如輕輕放下了。

小詞典:失敗國家(Failed State)

通常指一國政府不能履行主權國家應當承擔之責任,美國「和平基金會」對失敗國家的定義包括「未能維持對其領土內合法武力使用之壟斷」、「未能提供公共服務」、「未能做出正當集體決定」等,並出版年度「失敗國家指數」報告(後改稱「脆弱國家指數」報告),評估世界各國的管治危機程度。然而不少學者反對此種說法,認為這一評價方式過於武斷片面。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