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星期三

巴西與委內瑞拉發生「顏色革命」?

「顏色革命」這名詞在中、俄等國政界相當敏感,認定是美國靠煽動群眾運動顛覆別國政權的模式,西方學界則普遍不接受,乃至認為是陰謀論。香港雨傘運動時,便有內地輿論以「顏色革命」演繹之。近期南美巴西與委內瑞拉出現大規模政潮,左翼反美政權搖搖欲墜。巴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被議會以「公共財政管理失當」彈劾,需停職受審;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則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反對派呼籲軍方發動政變。究竟以「顏色革命重來」為題研判,有多精準?

巴西正陷入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是民心思變的根本。議會彈劾羅塞芙時,指她違規操作國家公共財政,試圖掩蓋大規模赤字,而羅塞芙的自辯其實相當「有力」,因為前任政府確實都是這樣的。但沒有民意基礎,彈劾不可能引起全國迴響,也不可能變成「政變」。羅塞芙和前總統盧拉這一系,可謂國際左翼運動根正苗紅的成員,但上台後並未與財閥劃清界線,例如舉辦世界盃時的種種醜聞,就令人有和昔日領導人一丘之貉之感。

這是否右翼政變?也很難說不是。隨著巴西檢方的調查不斷深入,涉及巴西石油巨頭Petrobras的貪污案也浮出水面,是為「Car Wash醜聞」,代表傳統財閥操控政治的老路。根據目前資料,羅塞芙本人並未捲入,反而是前副總統、目前擔任過渡總統的Michel Temer,委任了多名與Petrobras關係密切的過渡閣員。巴西媒體日前又公佈了一段秘密錄音,曝光 Temer 的經濟計劃部長Romero Juca稱,「把羅塞芙趕下台,有助制止對 Car Wash 案的調查」。政敵利用政潮奪權,無論是為理念、還是為利益,從來天經地義。

那是否又涉及外國勢力?《維基解密》日前公佈一份檔案,揭露Temer 在政局動蕩期間與美國駐巴西使館人員接觸,後者又將巴西政情傳遞迴華盛頓,有左翼輿論因而指 Temer 是「美國間諜」,整個「政變」其實是美國搞「顏色革命」。但這類接觸實在平常,根據《維基解密》,即使是一些香港極愛國的政治人物,也和美國領事館定期交往,假如證據只停留在這層面,更似是羅塞芙陣營利用「外國勢力論」爭取民意反擊。畢竟羅塞芙雖然政績不佳,但外交上對獨立自主確有堅持,例如面對低油價,不僅無視 IMF 緊縮方案,反而考慮與伊朗、委內瑞拉等合作,打算以歐元等非美元結算。問題是物極必反,「反美牌」過去十年在拉美用得太頻,民間已麻木了。

委內瑞拉的情況大同小異,也是經濟危機多於一切,而且危機比巴西嚴重得多。昔日的強人查韋斯內政、外交都有一手,適逢油價高企,國內欣欣向榮;但到了馬杜洛卻沒有了查韋斯的手腕、威望,卻面對低油價,泡沫就頻臨爆破。由於委內瑞拉福利社會過份依賴石油經濟,一旦出現經濟危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不願救援,中國等能提供的幫忙也不能救近火(而且已接近泡湯),一切就打回原型,免費醫療更淪為缺乏設備、藥品短缺、醫生不足的悲劇。

在查韋斯時代,反對派依然保留相當實力,自然希望乘勢推倒政權。馬杜洛以「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為由,進行大規模軍事調動,稱反對派受「外國勢力」指使,稱「同樣的勢力造成了巴西總統羅塞芙下台」,也是慣常宣傳。只是當民生惡化到一個水平,即使對外國勢力「信則有」,也無損改朝換代的可能性。

巴西FGV Brazil大學國際關係教授Matias Spektor的分析,是中肯的概括。他認為上述「美國陰謀論」都是捕風捉影,不是因為美國不會搞小動作,而是今天的美洲政治環境,已經與冷戰時期迥異,美國在南美洲的影響力在過去20年持續下降,已沒有能力策劃大規模顏色革命。目前在巴西、委內瑞拉所見的政潮,都是由內而外的,更像迷你版的阿拉伯之春,民間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厭倦長期執政的集團,雖然這裏的「長期」不及埃及、利比亞諸國,但也是十年以上的朝代。至於美國會否從中謀利益,那卻是世界各國的根本行為,任何國家都一樣,無須少見多怪。

小詞典:查韋斯主義

以委內瑞拉前領導人查韋斯命名的左翼民粹政治經濟理念。查韋斯管治委內瑞拉期間,主張「參與式民主」、「21世紀的社會主義」,對企業大規模國有化,大舉增加公共開支,推行免費醫療,與美國提倡的「新自由主義」對抗,但也被批評作風獨裁、限制輿論。由於查韋斯時代的石油價格高企,委內瑞拉一度成了區域強國,也享有崇高聲望,不過路線能否持續尚未得驗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