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

魔鬼政治學:特朗普的勝利公式之「恐懼篇」

一年前,特朗普宣布參選,包括筆者在內,沒有一個國內外的學者、評論員、政商精英,認為他有可能勝出初選。但到了今天,已沒有一個人敢說他必然不會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除了因為他釋放出來的民粹遠超傳統精英想像,特朗普團隊其實也是成功的政治精算師,只不過計算方式和壟斷政壇多年的顧問完全不同,才被他們輕視,而這種輕視多少有既得利益成份在內。上月筆者寫過一篇文章,分析特朗普在每一個「搖擺州份」勝出的策略,其實此外還有更宏觀的全國勝利公式。

當年奧巴馬當選靠的是形象和口號,針對「change」,要人民相信他令美國變得更美好。特朗普說的也是改變,要美國從新偉大,但他真正的品牌,其實是「fear」,有點像剛上映的政治公關電影《Our Brand is Crisis》。因為他無論怎樣操弄民粹也好,基本盤已全部現形,單靠他們,數字上是不足以勝出的,除非連原來痛恨他的人,也不得不「含淚」投票。要出現這樣的改變,需要包括精英階層在內的美國人感到恐懼,願意犧牲一些價值觀、乃至自由,來確保自身安全。

昨天談及的奧蘭度槍擊案就是典型例子。特朗普把成因歸咎「伊斯蘭恐怖主義」、自視「先知」,固然令一般精英反感,但受落的民眾頗多,而他們須要大刀闊斧的姿態消除恐懼,那不是希拉里這種傳統自由派能提供的。只要在未來六個月,多發生一兩宗奧蘭度槍擊案,或歐洲多出現幾宗巴黎、布魯塞爾那樣規模的恐怖襲擊,而死傷者有美國人在內,民情就可能大逆轉。

日前在美國碰到一位哈佛大學教授,他坦然儘管自己討厭、鄙視特朗普,但想到他的家庭、孫子也可能在商場遇上槍擊案,如何確保國家安全,就會凌駕自己的理念。這不代表他會投特朗普一票,但卻反映一般人在某些時刻,都會改變投票基準。「一般人」感到恐懼時,是不會維持政治正確的理性的。

競選期間出現另一宗大規模槍擊案、恐襲的機會有多大?筆者沒有麥玲玲師傅的玄學知識,不可能推演未來,只能靠數據說話。根據歐洲近年涉及激進穆斯林的大規模恐襲數字,六個月內,有一宗巴黎、布魯塞爾規模恐襲的可能性極高;根據美國趨勢,出現另一宗奧蘭度的可能性也有一半。

特朗普作為傳媒大亨,有希拉里缺乏的「agenda setting」能力。他此刻已成功把奧蘭度槍擊案定調,為的不是此刻的民望,而是請君入甕,到了下一宗大案發生,他就能進一步賣弄恐慌。假如美國是第三世界國家,陰謀論者必然認為特朗普這樣的超級富豪,只要買兇自導自演一宗槍擊案,就能改變輿情。我們不是陰謀論者,相信特朗普不可能走這一步,但肯定有不少國內外高人和獨行俠,看到美國政壇此刻的微妙情況,客觀上,也增加了偶發大案的可能性。當美國國運繫於這類因素,實在不無諷刺。

小詞典:《Our Brand is Crisis》

美國電影,以玻利維亞總統選舉為背景,講述兩大陣營都請了美國選舉顧問主導選情,一方宣傳「改變」,另一方面強調改變帶來不可測性的「恐懼」,最終顧問們選完了就到另一個國家繼續策劃選舉,留下玻利維亞依然換湯不換藥,候選人的承諾在當選後一律「走數」,選民一次又一次失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