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星期五

鼓樂與普及國際關係

一群音樂界朋友由下而上辦了一個「香港國際鼓手節」,完全無政府資源下而自力更生,他們知道筆者對音樂有興趣,請本人當教育顧問,認為可透過請來國際級鼓手,跟香港不同階層年輕人交流。筆者認為,這種活動一向是普及國際關係、將之滲入生活的理想平台。對一般大眾而言,算不上熟悉Peter Erskine、Russ Miller、Thomas Lang等業內響噹噹的名字,通過這些大師了解不同地方鼓樂文化,卻能為大家窺探另一種國際關係大開方便之門。

由於鼓樂對節奏感及協調性要求極高,能直接反映表演者與觀眾情緒,各地鼓手往往較多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特別是相對邊緣化的群體,更是奇人輩出。例如尼日利亞裔鼓手Babatunde Olatunji,他在1950年代赴美深造,結合非洲擊鼓元素與美式爵士樂,奠定一個流派的基礎。他同時積極參與社會,長期關注美國少數族裔權益(尤其黑人),現場演出前往往先發表激情洋溢並關於社會公平的演說。1963年,他參與馬丁路德金發起的「向華盛頓進軍」運動,一起呼籲為黑人平權,多年後又獲捷克哈維爾邀請,成為布拉格戶外音樂演出第一人。在上個世紀,其鼓聲彷彿是國際平權運動的象徵。

參與社會 發洩不滿

另一位背景類似的著名鼓手Fela Kuti也來自尼日利亞,也把非洲音樂元素與爵士樂融合。他出身富裕,到宗主國英國留學後回國,於1960年代開創出「Afrobeat」風格。他的活動場合停留在非洲本土,演出是表達反威權、反貪腐、反政府立場的武器,曾利用家中後院收容大量異見人士,並在此建立「Kalakuta共和國」,一生被捕200多次,在獄中曾受軍政府折磨,母親也遇害,卻成為與曼德拉等齊名的非洲精神領袖。

在當代英美,也有不少鼓手涉入社會事務。例如英國搖滾樂隊Blur的鼓手Dave Rowntree就是工黨狂熱支持者,曾在2007-08年多番代表工黨,角逐倫敦市議會席位,亦聯署支持蘇格蘭獨立公投,一切都和保守黨政府唱反調。美國的加拿大裔著名鼓手、搖滾樂隊 Rush 靈魂人物Neil Peart亦對美國社會文化有相當號召力,以「libertarian」自居,時常批評共和黨,是民主黨爭取新生代的秘密武器。

問題是在華人社會,提起搖滾樂、打鼓等,主流社會還是有一種套版形象,就是未致於簡單的將之歸類為憤世嫉俗,也往往視為可有可無的調劑。然而對不少人而言,能夠通過節拍發洩對週遭環境的不滿,其實是一種對社會的直接參與,比投票或「和理非非」遊行,更有一種充權的參與感。由於世界不同地方的社會情況都不同,音樂風格也相異,兩者的互動,又自然令鼓樂風格越來越多元化,假如只是停留在K房或Spotify,是不能輕易領略的。

小詞典:向華盛頓進軍

1963年8月28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起「為工作和自由向華盛頓進軍」,號召民權運動支持者遊行到美國首都,爭取美國非裔人的平等權益,參加人數達20-30萬,成為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權運動集會之一。馬丁路德金在集會發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說,激起全球迴響,對美國翌年通過民權法案、投票權法案有關鍵影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