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再伊斯蘭化 恐怖主義溫床

土耳其機場發生恐怖襲擊,近年該國接連成為恐怖分子目標,嚴重打擊這個一度有望再次成為歐亞大國的古老國度。恐襲固然有諸多內外因素,但即使沒有襲擊,土耳其近年逐步離棄世俗主義並重新伊斯蘭化的趨勢,亦值得觀察。

現代土耳其的成立源自一次大戰後,鄂圖曼帝國解體,凱末爾(Mustafa Kemal)將軍捍衞剩下來的土耳其核心部分,免受歐洲帝國殖民,推動土耳其民族主義,力促世俗化改革,即「凱末爾革命」,獲尊稱「阿塔圖爾克」(Ataturk,意思是「國父」)。

1928年,土國頒布世俗化憲法,剔除伊斯蘭作為國教的條款,全國範圍內的宗教學校與宗教法庭一律關閉。這場革命深入當地社會各方面,穆斯林宗教服 飾的適用場合被限制,穆斯林的「周五休息日」也被西方「周末雙休」取代。1938年凱末爾去世時,土耳其已成為一個世俗化國家。

但自2003年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成為總理、2014年擔任總統,一切便開始改變。跟繼承凱末爾遺志的土耳其軍方不同,埃爾多安的政黨有深厚穆斯林根基,獲農村保守穆斯林 支持。他在土耳其政壇崛起時並非打「穆斯林牌」,而是其行動派作風深受歡迎,在民生方面建樹頗豐,但自從大權獨攬,伊斯蘭化的苗頭就開始出現。

例如埃爾多安對違反伊斯蘭教法的電視節目多有批評,去年又頒布「禁酒令」,規定晚上10時後商舖不得出售酒精飲品,亦稱婦女節育違反伊斯蘭教法,這些都令西化的城市精英不安。埃爾多安政府也逐步在大學建立清真寺,把一座伊斯坦布爾大學改建為伊斯蘭學習中心,宗教學校數目不斷擴張,近年更要求全國中小學課程加入伊斯蘭必修課程。歐盟人權法院曾對相關伊斯蘭化教育改革提出異議,土方則以「順應民意」解釋。

外交上,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同樣明顯。早年土耳其強烈希望加入歐盟,但一直被冷待,近年明顯與中東諸伊斯蘭國家加強往來,也捲入更多伊斯蘭教派紛爭。例如在敘利亞內戰,土耳其強烈反對阿薩德政權,也扶植了自己的派系,俄羅斯則相信土耳其為 ISIS 走私石油,雖然證據存疑,但埃爾多安與極端伊斯蘭勢力的複雜關係,始終懸疑難解。

埃爾多安的「伊斯蘭化」,自然是對凱末爾革命過分西化的反制,而這也的確受到部份人歡迎。除了精英階層,不少傳統保守派都認為凱末爾改革,導致國家喪失了獨特性和大國地位,而且令「離地精英」掌握了國家財富,造成貧富不均。但埃爾多安畢竟是務實政客,似乎只是希望土耳其重拾奧斯曼帝國的榮光,而不是真正要改變國體。而且他積極配合美國打擊伊斯蘭國,部份也有買外交保險之意。問題是,一切牽一髮動全身,土耳其保守派近年受到鼓舞,行事越來越激進,也令外國激進穆斯林有了遐想,同時令城市精英強烈反彈,國家已撕裂。而這類國家,往往是恐怖主義溫床。

月前土耳其議長İsmail Kahraman提議,將世俗主義從土耳其憲法剔除,稱土耳其作為穆斯林國家,沒有必要在宗教問題上向世俗主義讓步,重新頒布宗教憲法是「理所當然」。言論一出成為眾矢之的,議長所屬的執政黨表示「不代表本黨立場」,但這是否埃爾多安在試水溫,誰也說不準。當激進伊斯蘭份子以顛覆土耳其為目標,世俗派又視埃爾多安為「新獨裁蘇丹」,埃爾多安的動作很容易兩邊不討好、而且弱化管治。在這個全球民粹發酵的年代,土耳其前景令人擔憂。

小詞典:正義與發展黨(AKP)

土耳其偏右的伊斯蘭保守派政黨,2001年成立,現總統埃爾多安是組黨成員之一。AKP在土耳其農村、保守穆斯林群體中享有相當高支持率,自2002年來,一直是土耳其執政黨。儘管在社會議題上持保守立場,AKP仍支持自由市場經濟,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因此依然被西方主流國家接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