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星期三

2016十大國際新聞(上)

在未來的歷史書,2016年可能被演繹為人類史的關鍵一年。全球化時代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資本、貿易、人口的無限制流動,造成的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對本土文化的挑戰,終於激起強烈反彈,不滿全面爆發。這兩天本欄將回顧十件事件,每一件都由眾多小事組成,反映了一個大趨勢,一切也許才是預演。

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特朗普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風雲人物,絕對實至名歸。他的整個競選工程,顛覆了所有美國政治潛規則,頻頻以「反政治正確」和民粹主義口號吸引大眾,高調反全球化、反精英主義,誓言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秘方,最終在主流精英、媒體一致看淡下爆冷當選。

一方面,他當選令美國的二元對立白熱化,反對他路線的人始終難以心服,卻未檢討自己路線對全球化回應的失當;另一方面,特朗普身為「民粹商人總統」的不可測性,從他對內閣的爭議任命、屢屢發表的挑釁言行,令各國都要適應新形勢,加速了全球向右轉的大趨勢。

二、英國脫歐

英國首相卡梅倫為兌現競選承諾,舉行脫歐公投,原來頗一面倒的民調,因為人氣政客約翰遜(Boris Johnson)加入脫歐陣營而逆轉,最終52%民眾選擇脫歐。卡梅倫辭職下台,表面屬於留歐陣營、實質同情脫歐的內政大臣文翠珊(Theresa May)接任首相,正就脫歐過程跟歐盟討價還價,目前尚未有共識。

這除了反映英國支持和反對全球化的意見高度對立,也為歐盟前景加添不穩定性。歐盟作為一體化的夢想,主張打破國界、一切自由流通,本來就與實際情況有距離,只是一般人相信過程不可逆轉,如今英國反其道而行,歐盟要是不變革,脫歐公投可能陸續有來。


三、敘利亞難民危機、歐洲極右抬頭
2015年爆發的難民潮,在2016年進一步發酵,來自中東戰亂地區、特別是敘利亞的難民集體取道土耳其、希臘進入歐盟,向德、法、北歐等發達國家聚集,為當地經濟、治安、文化造成巨大衝擊。法國、德國、比利時先後出現涉及穆斯林、新移民的嚴重恐襲,令民意對接收難民迅速逆轉,甚至連本來的移民政策也備受批評,主張歡迎難民、本來是歐洲最有影響力領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首當其衝。各國極右勢力紛紛抬頭,法國國民陣線、德國另類選擇黨、意大利五星運動、荷蘭自由黨等都成了主流力量,都主張拒絕難民、脫離歐盟,無論在未來大選當選與否,都已改變各國政治版圖。只要任何一個當選,歐盟前景都堪憂。

四、土耳其「反政變」與威權政治

今年7月,土耳其軍方爆發一夜兵變,迅速被鎮壓,埃爾多安政府立刻對國內政軍文教機關大清洗,又準備修憲鞏固權力,可能逐步偏離強調世俗化的凱末爾主義,外交上則轉向反美、反歐、親俄,可看作土耳其對長期不獲歐盟接納、又受激進伊斯蘭壓力的反彈,對地緣政治影響深遠。民眾對埃爾多安威權作風的支持,令亂世中的威權模式重新被肯定,不少阿拉伯之春後爆發革命的國家亂局紛呈,都有強人重新上台的趨勢,埃及軍政府為典型例子。走同一強人路線的還有一些民選領袖,例如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爾特。

五、俄羅斯通過攻打ISIS 擴充勢力

今年上半年, ISIS 大出風頭,在敘利亞、伊拉克維持「立國」規模,也對歐洲各地的恐怖襲擊承認責任。但隨著俄羅斯直接加入戰局,以空軍協助阿薩德政府軍作戰,奪回不少名城,雙方攻守之勢已告逆轉。除了ISIS受壓,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武裝也被打擊,俄羅斯已取代美國,成了促成敘利亞各方和談的最關鍵角色。俄羅斯同時在東歐擴大影響力,不少親俄政權上台,在烏克蘭的勢力範圍逐漸穩固,加上伊朗可能更依靠俄羅斯,特朗普團隊和俄羅斯的關係也惹人猜想,令普京在全球的地位舉足輕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