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與朋友開了一個集郵專頁,也算是圓了一些回到童年的心願。關於如何通過集郵開拓國際視野,以往在訪問已不時談及,而郵票和身份認同的關係,則值得再加補充。
郵票自從英國首用開始,就帶有國家權威的印記,因為郵政是屬於國家管理的公共行政事務,也就是象徵着國家。
多國政要多有集郵
十九世紀後期,世界各國就郵政達成《萬國郵政公約》,約定各國發行的郵票須以確切文字,標明郵票所屬的發行國,惟有英國作為郵票誕生地享有特權,只須以英女皇側影印於郵票上以作標識。
然而,不少非完全獨立、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國家、地方,亦紛紛通過發行郵票,來宣示自己的主權,而且有時候界線很模糊,例如英治印度時代的一眾土邦都有發行自身的郵票,那時候大土邦如海得拉巴(Hyderabad State)和今天我們看作獨立國家的不丹之間的地位分野,確實模糊不清。
到了民族主義大潮湧現後,郵票的政治意味更濃,亞非拉各殖民地獨立時,都發行「獨立紀念郵票」作為伸張主權的象徵。
不少集郵者都喜歡從發行郵票的國度,閱讀當時的國際關係,包括好些本身是局中人的名人,例如英皇喬治五世(George V)就是著名的集郵者,亦是倫敦皇家集郵協會贊助人,生前收集了大量珍貴郵票,藏品視為全球最寶貴珍藏之一,據說曾有「集盡天下郵」的宏願,正是後來發現了一些自己也聞所未聞的印度土邦郵票,才覺得天地之大,畢竟比想像中複雜,才感到有點意興闌珊。
喬治五世去世後,他的集郵藏品由今天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繼承,她雖然不以集郵者身份著稱,但對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的首日封必有收藏,作為整個英聯邦歷史的見證。相信加上珍藏的簽名,百年後同樣是天價。
美國最著名的集郵領袖,則必須提及二戰時的總統羅斯福,不少國家因為知道他的愛好,而專門針對性進行「郵票外交」。羅斯福年幼時就對集郵有強烈興趣,正是通過收藏各國郵票認識世界,擔任總統期間,更親自設計了多枚紀念郵票。例如他親自監製了「中國抗戰五週年紀念」郵票,於1942年發行,郵票上印有林肯和孫中山肖像,以「抗戰建國」四個中文字居中,中華民國版圖作為背景,這樣的設計在美國郵票史上屬於絕無僅有,標誌著當時中美兩國作為反法西斯盟友的親密關係。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宋子文參加了這套郵票在美國的發行儀式,羅斯福親自向蔣介石寄出首日封,而中華民國也發行美國立國週年紀念鞏固邦交。
今天香港本土主義興起,其實從昔日郵票,就能發掘香港昔日應有的國際身份認同。除了和英聯邦各地港口的聯繫,香港和廣州灣、膠州灣一類中國港口,也同樣通過郵政形成了港口外交,這些郵票並列一起,足以說出今天本土主義者、大中華主義者都忽略的國際故事。
小詞典:倫敦皇家集郵協會 (Royal Philatelic Society of London)
世上最古老的集郵學會,1869年在英國成立,英王愛德華七世開始賦予「皇家」頭銜,歷代君主都是協會贊助人,協會也負責管理皇家郵票珍藏,包括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等流傳下來的藏品。學會有發行自己的月刊,舉辦年會,會員分等級制,處處可看出原來的貴族源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