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訪華,獲中方最高規格接待,一時間兩國彷彿拋下恩仇,要緊密合作起來。究竟中國與印度合體的所謂「Chindia」,究竟有什麼機遇?這個近年被大量學者探討過的題目,已有點老生常談,但放在「一帶一路」新環境,還是有被重新檢視價值。
據目前數字,中國經濟自然較印度發展得好,但十多年前,其實兩國水平仍差不多。因此按邏輯推論,人口基數同樣多、甚至將會更多,且民間內需比率同樣高的印度,理應有大量發展空間,加上中短期也不用面對中國將出現的人口老化危機,是有可能在經濟起飛後成為另一個中國。各國投資者也是基於這假設,始終不敢輕視印度。
對中國而言,最缺乏是天然資源,印度亦不算豐盛,但在進口各種食材方面,卻是印度強項。對中國企業來說,中國勞動力早已不再廉價,也是時候考慮設廠及投資到更新興的地方,擁有極廉價勞動力的印度,理應成為不少中資選擇,例如聯想近年進軍印度,據說十分成功,不少印度人甚至不知道那是中國公司。
對印度而言,其實中國製造業的強勢,會威脅其本土產業,但中國過去20年急速發展的經驗,以及國家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也是印度所缺乏,對中資進入理應審慎歡迎。印度的高科技中心與中國正經營的電子商貿中心,也許有互補性;而中國只要和諧了印度,讓其成為「一帶一路」的「次龍頭」(畢竟不少港口須經印度),整項策略已成功了一半。
上述經濟層面合作,具體成效還有待考證,而在地緣政治與戰略層面,Chindia潛能或更無限。假如兩國能徹底解決邊境問題,也不再各自搞小圈子圍堵對方,成為推心置腹的盟友,整個亞洲會變成怎樣?這正是由蔣介石到甘地都想過的「亞洲復興夢」。
互聯互通 復興亞洲
印度對南亞、中亞、中東的潛在影響力極大,也是相關國家人力資源主要來源,中國資金則早晚「消化」東南亞各國,要是兩國經濟互聯互通,影響力也互聯互通,整個亞洲真的可能無西方人立足之地。事實上,只要理順對華關係,並維持美國全球霸權,對印度不無好處,因此不少印度學者呼籲揚棄「中國威脅論」,擁抱一帶一路。中印兩國均為文明古國,只要經濟發達,自然吸引全球學習自身文化及尋求商機,那時候或是全球軟實力的大調整。
民族主義背景的莫迪上台後,想不到較前任更務實,出人意表的更重視中印合作。以往中國投資印度的大都是國家任務,挑選對象均為官方主導,但莫迪更鼓勵中國中小企進入印度,不再追求官式發展,希望引入中國資金,促進印度經濟轉型。一直以效率低著稱的印度駐華官僚,在莫迪上台後備受壓力,據說近來已提高簽證效率,也醞釀放寬種種華商投資限制,有關政策配合並非純粹姿態,而是有實質內容。似乎Chindia初步整合將於數年內略有小成,問題是Chindia的挑戰同樣巨大,明天再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