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星期二

仿唐禮 ── 莫迪VS 克林頓

印度總理莫迪訪華,可能成為近年中印關係的轉捩點,而習近平接待他的官式「仿唐禮」,也成為茶餘飯後焦點。莫迪並非首位獲中國以「仿唐禮」規格歡迎的外賓,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也以西安為訪華第一站,同樣由唐朝服飾打扮的工作人員引領入城。

然而,兩者「穿越大唐」的具體內容還是有差別。莫迪與克林頓均由西安市市長手上取得「金鑰匙」,作為西安向外「打開大門」的信物,但莫迪在「金鑰匙」以外,還得到另一唐代「潮物」── 由陝西省長贈送的「通關文牒」。「通關文牒」即古時的護照,一般人都是從《西遊記》認識,因唐三藏從中土到天竺時途徑6萬里逾100國時,便是隨身帶備「通關文牒」,以供各國邊防人員及士兵查核(這是正史);而多次遇上妖怪,也是因未能獲准迅速過境而節外生枝(這自然是小說)。

莫迪多了一種仿古禮物,也許不過是純技術原因(例如紀念品品種多了)或官僚原因(省市代表要分別送禮出風頭),但說不定還有其他解讀,即提醒中印兩國人民,遠在美國立國前兩國便緊密交流,並有那些年的「通關文牒」為憑。

「一帶一路」可追溯至古代絲路,而印度無論在古今絲路都位居中樞,雙邊經貿關係淵源不是中美關係可比。當然,假如昔日天竺王與大唐天子見面,自然不會使用大唐「通關文牒」,也大概毋須使用「天竺文牒」,而相關外交禮儀是否平起平坐,亦是無頭公案。但放在莫迪身上的重點是,他接受中方這樣安排,這已十分重要,起碼說明莫迪重視「自古以來」的中印關係,甚至不抗拒兩大文明古國聯手挑戰二戰後秩序的可能。

建立私交 長線投資

問題是有關禮儀,容易使人聯想到昔日中原天子接受朝貢的場面。對克林頓而言,還可解釋為「獵奇」;但對莫迪來說,容易被國內民族主義者非議。

不過,習近平親赴西安迎接莫迪,多少減輕「朝貢」的訊息。相反,克林頓到西安,只有當時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迎接。換句話說,中國不一定沒有引起朝貢聯想之意,但主要是傳遞「莫迪較克林頓更重要」的訊息。此訊息與其說是給印度人看,還不如說給全世界看。當美國「重返亞太」,印度又是美國重點盟友,中方依然情願與印度加強關係,因中印具有不少共同戰略利益,反而中美關係已進入博弈的主軸。

說來,這次還是首次有中國現任國家主席在其家鄉,官式會見國外政要。儘管胡錦濤2010年也曾於其家鄉長春跟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見面,那次卻是非正式會面,禮節不能相提並論。習近平去年訪印,亦以莫迪家鄉與發跡地古吉拉特邦為起點,這種針對對方情感的外交安排,一般被演繹為兩國領袖願意建立私交的訊號。凡此種種,均顯示中國希望在印度及莫迪身上作長線投資,而莫迪身段十分彈性,正是北京最喜歡打交道的那種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