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星期二

2047年的一國兩制(如果還有的話)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各界人士前瞻2047年的香港未來,一般都以香港的視角出發。香港問題這範疇,筆者自然沒有研究,但假如從國際關係視角出發,同一問題可能有其他答案。

一般相信,1997年加50年後的香港政體只有3個可能:一國一制、香港獨立,以及維持「一國兩制」,潛台詞就是假如還要維持現在的「一國兩制」,必須如何如何云云。但弔詭的是,定義有否「一國兩制」,其實不能沒有「外國勢力」的一份。

今天香港與澳門的身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特區的地位在中國憲法列明,但也不過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創造。一個國家設立「特別行政區」這編制,國際社會是否就會尊重?不一定。例如十多年前,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也設立了新義州「特區」,處處仿效香港,任命荷蘭籍華裔商人楊斌為「特首」,又說要三權分立,又稱要搞股票市場,以投資稅率較香港更低作招徠,不久楊斌便被中國戲劇性拘捕。「特區」雖繼續存在,但三權分立什麼的「不說就等於沒有」;即使這「特區」由「楊特首」維持下去,世界各國會接受這「北韓特區」嗎?恐怕不一定。

中港融合 國際質疑

那麼,國際社會接受有什麼重要性?以香港特區護照為例,各國可給予特別待遇,此所以目前香港特區護照的免簽證國家,遠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但也可以不當一回事,將之與中國護照看齊。目前,各國給予香港投資不同於中國內地的條款,因為在國際組織,香港是一個「獨立經濟體」與「獨立關稅區」,經濟制度與中國內地不同,所以應予以不同看待。但假如上述前提不存在,也可等量齊觀,無論那時候香港名叫什麼區。

此趨勢是否已出現?恐怕是的。例如台灣當局對香港的政策一直不同內地,背後有歷史原因,也有政治及經濟原因。但假如台灣政客認為,香港身份變成為中國內地能「濫用」的身份,給予香港人的優惠變質,自然會有所反彈,這是台方改變接納香港移民條件的背景。台灣政府朋友久不久就私下分享,給予港商的優惠政策,愈來愈變相只照顧了「新港商」。

其他地方會否有同樣思考?恐怕也會。以美國為例,無論北京多麼強調美國干涉香港或用香港顛覆內地云云,主流美國政界人士大都知道,美方決定支持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考慮之一,是經濟、與美元掛鈎的港元及香港作為中國境內自由港的地位。假如這些因素都出現問號,前提便會被改變。

那是否代表2047年時,儘管北京維持香港「一國兩制」,但只要中港兩地差異剩下不多,一切基本融合,國際社會便不會再承認?理論上,那卻不一定。有內地學者私下信心十足,認為即使2047年真的那樣,但那時候的中國國力,應在全球首屈一指,沒有哪個國家會故意不承認香港特區來惹怒中方。

但假如真的那樣,中國也就是有了設立更多特區的實力,而從北京角度而言,有香港的體制與國際公信力、而沒有「香港人問題」的特區,絕對符合國家利益。所以結論是一樣的,那時候的香港特區,if any,不會很「特」。以上劇情純屬平行時空,如有雷同,實屬……

小詞典:新義州特區

北韓於2002年9月成立,面積132平方公里,人口約34萬,仿效香港、澳門特區,以成為北韓輕工業、對外貿易中心為目的,但居民和其他北韓人一樣,沒有獨立護照一類國際身份。金正日委任楊斌為特首,但楊不久以涉嫌逃稅被中國拘捕,此後改由「對外經濟合作推進委員會」對特區進行集體領導。國際社會普遍未予重視,雖然新義州成為中朝貿易重要基地,但中國亦不滿其潛在的地下錢莊等功能,反而傾向加強對開城開發區的投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