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克羅地亞的「難民內交」與「難民外交」

敘利亞難民危機對歐洲各國都帶來挑戰,除了匈牙利,首當其衝的還有克羅地亞。克羅地亞除了要處理和歐盟的「難民內交」,還要應付與宿敵塞爾維亞的「難民外交」,形勢更為複雜。一方面,塞爾維亞已禁止克羅地亞貨品入口,並形容克羅地亞為「法西斯時代的政權」;另一方面,克羅地亞與歐盟內的匈牙利亦僵持不下。按英國《獨立報》說法,兩國現正進行「軍事競賽」,相互比拼以催淚彈、水砲驅趕難民,阻止他們進入各自境內。

客觀而言,和其他歐盟國家相比,克羅地亞對難民的消化能力更差。作為受戰爭影響的前南斯拉夫成員國,克羅地亞在2013年才正式加入歐盟,但戰爭陰影仍未消除,經濟後遺症還很嚴重。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有關克羅地亞社會政策的報告,在九十年代的巴爾幹戰爭期間,克羅地亞共有13,583人死亡、37,180受傷,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億美元。

報告指戰爭製造了「兩個克羅地亞」,以是否受戰爭影響為界:一邊以城市為主、較少受戰爭波及,人民相對富裕;另一邊則直接受戰事影響,佔全國面積54%,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缺乏物資與社會資本,內裡各族群矛盾甚深,不斷有暴力事件出現。報告撰寫之時,克羅地亞的貧富懸殊,居中歐與東歐之冠。

這種「戰後經濟」,本來就不適合大舉接收難民。按克羅地亞統計局數據,在2015年7月,全國失業率仍有16%。而國家對戰後軍人的福利,卻是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例如戰爭中傷殘的士兵子女,不論家庭收入高低,所得津貼,都比一般案例多出25%。據說由於「校園暴力嚴重」,克羅地亞教育部建議學校聘用退伍士兵,以維持治安,其實也是變相的復原福利。年前筆者在克羅地亞時,當地人老是埋怨大群士兵佔用了國家資源,令經濟老是起飛不來,內部矛盾似乎已頗尖銳。

如此局面,還有大量難民擁入,後果不難想像。匈牙利關閉與塞爾維亞接連的邊界後,已有13000多名難民湧入克羅地亞,後者只能關閉與塞爾維亞接壤的8個邊境關卡中的7個,只剩下一個方便管制。不少難民取道的克羅地亞邊境森林,屬戰時遺下的大面積地雷區,其實十分危險。假如他們留下來,又會進一步加深「兩個克羅地亞」的裂痕,比留在其他歐盟國家所製造的社會問題,還要複雜。

克國現時執政黨「克羅地亞社會民主黨」(SDP)並非右翼,而屬中間偏左。SPD的政治路線是支持社會民主主義,信奉歐洲一體化和支持歐盟。這樣的背景,也不得不強硬處理難民問題,反映在國家安全、國家利益跟前,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只要是本土政府,其實,也沒有多少選擇。

小詞典: 南斯拉夫解體戰爭

冷戰結束時,南斯拉夫解體,六個加盟共和國、兩個自治區主要爆發了四場戰爭,分別是斯洛文尼亞戰爭(1991年)、克羅地亞戰爭(1991年-1995年)、波士尼亞戰爭(1992年-1995年)、科索沃戰爭(1996-1999年)。後來經北約與聯合國介入,戰火逐漸平息,但已造成二戰結束後死傷最嚴重的歐洲人道悲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