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星期五

《鐵塔凌雲》Vs《海角天涯》: 香港30年國際觀的變遷

不少香港流行曲都以環遊世界為背景,襯托「香港是我家」一類社會訊息,或「哪裏都有你」的感情言志。許冠傑的經典作品《鐵塔凌雲》屬前者,蘇永康的《海角天涯》屬後者,原來沒有甚麼可比性。但數十年間,究竟香港人心目中耳熟能詳的地方有沒有改變,卻是有趣的對比。

例如《鐵塔凌雲》一句「檀島灘岸點點燐光」,「檀島」指的是檀香山,也就是夏威夷首府火奴魯魯。但在日常生活,「檀島」除了是一個牌子,已不在一般人的對白內容。新一代會說到夏威夷、而少說到「檀島」,因為把地方簡稱為兩字「X國」、「X島」,已是上一代的回憶。隨著香港中文開始使用漢語拼音音譯,未來只會更少見,正如知道奧地利曾經叫「奧國」的人,已然不多。

取代「檀島」的鄰近地方,在《海角天涯》另有出現:「堤岸裡/看關島/寧靜日落與芳草」,不少香港人今天知道關島,遠多於「檀島」。貌似不經意的改變,其實和國際關係息息相關:在《鐵塔凌雲》創作的1974年,夏威夷才正式成為美國一個州短短15年,依然有比今天exotic的新鮮感;關島的旅遊業則尚未發展,當時到關島旅遊的香港人,恐怕少之又少。

關島是美國屬土,但低度開發,發展旅遊業必須鄰近島嶼配合。關島附件有三個今天的獨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還有一個沒有獨立、但得到高度自治的北瑪利亞納群島,內含旅遊聖地塞班島。這些島嶼在七十年代末開始自治、獨立,要自力更新,自然得大舉發展旅遊業,「帛琉-塞班島-關島」這條潛水路線,才逐漸成型。

在《鐵塔凌雲》的1974年,歌詞的「鐵塔」、「富士」、「自由神像」、「檀島灘岸」,已是當時港人「山長水遠」的極致。但到了《海角天涯》的1998年,除了出現關島,還有「南極裏雪花飛」。在七十年代到南極十分困難,能全身而回的已是神人;但今天到南極旅遊已不是夢,就是一個強國大媽也綽綽有餘。「世界觀」貌似擴闊了,但真正的世界,卻從此不一樣了。

沈旭暉 Now.com 2015年9月11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043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