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雨傘運動期間,筆者以現實主義、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等國際關係視角,推演事情來龍去脈與未來,自然因過分「現實」而不為理想主義者所喜,但內容大多不幸言中,更令人不得不反思。記得當時談及,根據現實主義框架,在中國這個單一政體下及民族主義大盛時的特別行政區,由上而下的政策是殘酷的,香港人由下而上的籌碼極少,但假如大家相信建構主義,改變並非絕不可能。問題是,不一定要以非黑即白的方式改變,也不是以二元對立的方式改變,正如冷戰時代的東歐各國,便是這樣生活下去。建構新概念、突破非黑即白的舊框架,這就是「建構」的真諦。
日前,雜誌《100毛》的網絡媒體「毛記電視」舉行「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對上述框架的意義,可能遠超主辦者所能預料。根據北京部分強硬派朋友的思維,反正香港人籌碼有限,遊行示威又不能成功爭取,還有另一極的群眾已動員起來,應該是時候認命了。在純粹政治的世界,恐怕這確是事實。然而,《100毛》當晚成功卻有下列啟發:
1)突破了地域限制:不少海外港人、留學生、港人後裔都成為直接持份者,他們對香港政府依賴極少,確保了昔日大家熟悉的香港,有人繼後燈火。再者,網絡為主體的項目即使到了現實世界,也相對便宜及具彈性,即使香港這地方變得面目全非,也依然有一個「真・香港」存在。
2)突破了經濟限制:當主流傳媒因政治及商業利益與壓力而歸邊,但只要網絡媒體以娛樂主導及不強說硬政治,依然有灰色地帶讓商業機構與大眾媒體願意贊助,即使是俞琤小姐、徐小鳳小姐等也願意出席,這空間正是非黑即白的世界所需要。
3)突破了角色限制:因為網絡也是一個「empowerment」(賦權)運動,網民最喜歡以他們的力量,把在主流社會被邊緣化的人物賦予第二生命,愈令主流藝人不得不依靠內地市場及政治正確,卻愈賦予了邊緣藝人另類出路,而一旦他們完全主流化,又必然有替代品出現。
「小鳳姐」現身 值得深思
在這個建構空間的最大「國際級亮點」,自然是徐小鳳小姐。她作為殿堂級歌后,曾深獲新華社前社長許家屯欣賞(江湖傳聞是獲邀當人大而婉拒),在內地演唱深受歡迎,董建華先生、梁振英先生會一起欣賞她的香港演唱會並獲小鳳姐鼓勵加油,本來不容易在這時代為新一代接受。她曾與鄭經翰先生結婚,率先在七十年代走到倫敦演唱,定居加拿大,也不易為一眾中國民族主義者所喜。
不過,徐小鳳小姐淡泊名利,沒有令她「汪明荃化」之餘,也顯示其過人觸覺,明白到《喜氣洋洋》成為網絡名曲背後的劃時代意義,平日就算獲榮譽大獎也不一定親自領獎的她,卻願意到由《100毛》的「廢青」舉辦之頒獎禮當普通後排觀眾。既明白活動的社會意義,又沒有捲入政治泥漿;既會說以《喜氣洋洋》「恭喜」落選議員的網民「曳曳」,又不會令議員及網民任何一方反感。這份功力反映的,其實也是香港賴以壯大的香港精神,值得思考。
當大氣候逼得大家不得不天天非黑即白的表態,其實這正是「鬥爭哲學」最樂見的,此時此刻大家更要沉住氣,做回自身,建構自身的天地。數十年後,政治生活肯定截然不同,今天看得比天還重要的位置,屆時可能淪為真正的小圈子,影響力不出家門,何必落入永劫輪迴的鬥爭?
小詞典: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國際關係主要理論學派之一,認為國際秩序的發展受觀念、規範、身份認同等影響,這些都是人為建構的,而不是客觀物質互動的結果。當客觀秩序可能得出單一結論是,觀念的改變、建構,可能催生新的變數,雖然不能直接改變秩序,卻能製造其他意想不到的連鎖效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