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北卡羅來納──為何成了新晉搖擺州?

今年美國大選還有不少新晉搖擺州份,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就是其中之一。當地本來是共和黨的基本盤,在過去十次大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勝出八次,其中五次贏得全國大選。2000年小布殊(小布希)在這州超前民主黨對手13%,2004年又繼續以12%勝出。

然而,從2008年大選開始,共和黨在北卡羅來納的風光不再,該州逐漸搖擺起來:2008年,奧巴馬(歐巴馬)以1%的微弱優勢從共和黨手中奪得北卡羅來納州;到了2012年,輪到共和黨贏回,優勢僅為2%。

目前北卡羅來納州有一千萬人口,選舉人票15張,2000年至今,人口激增了四分之一。如此大幅度的人口膨脹背後,是大量的移民:2000年時,該州的白人數量佔70%,一直是共和黨的穩定票源,但近年逐漸被稀釋,而在2000年僅佔人口4.7%的拉丁裔人,如今就倍增。

高質移民雖增加,保守選民未失勢

新移民不一定是少數族裔,也包括和原有人口結構大相逕庭的高質移民。Wake 和 Mecklenburg 兩個縣在過去十多年的人口增長速度最快,分別達63%和49%,如今總人口已超過一百萬。而對今次共和黨選情造成衝擊的最核心因素,正是在於這兩個縣及其附近增加的人口多屬高學歷人士,因為這一帶臨近杜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知名學府。這些高學歷、高收入移民並非杜林普(川普)的目標人群,對杜林普的種種政策,也並不抱好感,而他們正是民主黨力爭的選民。2000年,小布殊在此兩縣還能得到一半選票,但到了2012年,奧巴馬已經兩縣勝出,選民變化可謂非常顯著。

當然,上述人口結構變化,並不意味著共和黨在北卡羅來納州已經完全失勢,因為該州還有為數眾多的保守選民。最能反映當地社會價值觀的案例,莫過於今年3月州議會通過的「限制變性人使用公共浴室」法案。根據這一法案,變性人必須使用與其出生證明上列出性別一致的公共浴室,例如由男性轉變為女性的變性人,在使用公共浴室設施時,將被迫繼續使用男性浴室。雖然直接影響的人數有限,但這一法案推出後,在全美引起嘩然,然而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控制的議會迅速通過法案,共和黨州長 Pat McCrory 簽署生效,反映價值觀之爭,在當地已是惹火題目。

對共和黨而言,北卡羅來納濃厚的保守主義價值取向,始終是戰勝民主黨的資本。由於當地近十年來的人口結構和社會文化都經歷巨變,不少本地保守主義者感到不能適應,只能甘心被杜林普代表。

根據選前民調,希拉莉(希拉蕊)目前在北卡羅來納州輕微領先,但她的支持者很可能是投票率最低的一群,聚居在所謂「研究三角帶」(Research Triangle)。那是指北卡羅來納州中北部區域的八個縣,落在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杜克大學三所大學之間的三角形區域。域內有眾多社區大學和高等教研機構,城市化程度甚高,但正是這類背景的選民,最容易受電郵門一類醜聞影響而降低投票欲,令杜林普陣營對最終得票比民調高出2%至3%滿懷希望。

沈旭暉 端媒體 2016年11月7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