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星期二

柔佛蘇丹與「大新加坡夢」

新加坡以彈丸之地,今年慶祝立國50周年,並成為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對這些成就,即使是最厭惡新加坡的人也不能否定,本欄多次談及李光耀時已有介紹。此時此刻,不妨思考一個平行時空問題:「要是新加坡面積不只這麼小,能否在國際舞台有更大作為?」

問題天馬行空,但並非毫無事實藍本。數月前,就在新加坡旁邊、馬來西亞南端的柔佛州一度與大馬聯邦政府打口水戰,說要「脫離中央」。事源馬來西亞文化及旅遊部部長納茲裡(Mohamed Nazri Abdul Aziz)促請柔佛王室交代國營「一馬發展」(1MDB)財政狀況,引起柔佛王儲不滿。其後,二王子加入戰圈,在網絡上載《馬來西亞協議》照片,稱柔佛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協議保証一旦其自主權受挑戰,可退出大馬云云。一旦柔佛離開,要麼獨立,要麼與星洲合並,「大新加坡夢」便可成真(理論上)。

當然,上述可能性基本是零,但制度上柔佛確能打打嘴炮。馬來西亞一如其他以聯邦制立國的國家,容許地方政府保留不同程度自治權。13個州當中,9個奉行君主制,此外有吉隆坡、布城、納閩3個聯邦直轄區。後來才加入的「東馬」沙巴及砂勞越,權力較西馬各州大,即使是西馬人到東馬,也要辦手續。雖然柔佛王室權力不及東馬的州份,但也有一定行政資源,聯邦政府亦不可隨便干涉州內土地及水資源的分配。

經濟上,柔佛居大馬前列,其依斯干達特區(Iskandar Development Region)由馬新兩國共同興建,藍本參考珠三角與香港,目標是形成新加坡與內陸「優勢互補」的經濟圈,吸引了大馬各州人民工作,亦有不少新加坡人跨境上班。柔佛州務大臣拿督斯裡卡立諾丁(Mohamed Khaled Nordin)稱,柔佛未來會發展石油、天然氣、旅遊、物流及教育等行業,目標是成為馬來西亞的「經濟發電機」,而著名的邊佳蘭石油終站,也在柔佛境內。

適度自主 變相整合

雖然大馬華人對待遇時有投訴,但柔佛跟華人社會有密切聯系,也是最早引入華人基建的州份。近年有大量中國及新加坡地產商進駐依斯干達特區,令當地樓價急升,前大馬總理馬哈蒂爾曾批評說若情況持續,依斯干達會成為「外國人的特區」,暗示當地要處理好族群問題。

然而,柔佛蘇丹伊斯梅爾(Ibrahim Ismail)對此愛理不理,而且向來有親新加坡傾向。今年3月,他遷入跟新加坡一水之隔的新辦公室,提出柔佛與新加坡「融合」,憧憬日後新加坡人到柔佛定居並往返新加坡工作,就像構想中的香港與深圳關係一樣。他也主張馬來西亞復辟廢除多年的英語教學,指出新加坡強制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有助民族團結及提升競爭力。相關姿態,顯示柔佛要成為馬來西亞「最像新加坡」的成員。在21世紀,正式整合是不可能的,也不必要,但只要柔佛保持適度自主性,獅城的軟實力必能輻射到整個州,以之為實質上的腹地,這似乎已是現在進行的事了。

小詞典:馬來西亞國王

馬來西亞西部九個州份有各自的蘇丹,全部均為世襲制,而九名蘇丹會輪流出任馬來西亞的象徵性國王,即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以反映馬來西亞的伊斯蘭身份。此外,馬來西亞亦有「拿督」,即由國王、蘇丹或州元首任命不具世襲地位的貴族,類似香港的太平紳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