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一帶一路變暗鬥之路?

過去數月,在大學接待一批又一批內地研究員,都是研究同樣題目─「一帶一路」。中央一聲令下,全國所有大學與研究所都成立「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出現一個新課題,同步出現千萬專家,惟舉國體制能做到。在可見將來,「很肯定」的是無論內政還是外交、環保還是文化,一切文件都會以「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開頭。這除了是官場習氣,也有具體資源考慮。

來到香港的「一帶一路」研究員,都探討同一問題,便是香港能在「一帶一路」扮演什麼角色?就這問題,筆者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也曾在不同平台分享, 這裏就不再重複。與此同時,他們對另一項「延伸課題」也很感興趣,就是為什麼香港人對「一帶一路」不太熱心,與內地熱烘烘的大環境完全不同?這問題,卻是不好答的。是的,不是「很難答」,而是「不好答」。

在內地,這樣的大政策由國家主導,大小企業都知道商機何在,也相信風險有限;加上基本上沒有不響應的選擇,自然積極配合。但不少其他國家的評論認為,「一帶一路」還是很虛、野心過大,容易淪為大白象,根據已公布的數字,起碼難以輕易計算成本效益及風險。不計及那些國企,香港企業基本上遵照同一思路做生意,而且對十年前的「一帶一路」前傳 ─「西部大開發之中亞延伸」─ 記憶猶新。

思維不同 優勢已失

當時中央組織了幾乎全體香港超級富豪考察西部,並介紹了旁邊中亞各國的投資商機,但一輪公關後,只有一位高調投資中亞。這位獨具慧眼的是「小甜甜」龔如心,而她在塔吉克的投資,究竟與後來的爭產官司及風水師有什麼關係,至今是那圈子茶餘飯後的話題。

按中國國情,「一帶一路」這類由最高層拍板的大政策,自然得到各部委鼎力配合。但放在香港的英式公務員官僚體制,會立刻遇上技術問題 ─ 究竟哪個部門是對口單位?

理論上,這是涉外經濟政策,理應屬於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負責;但這也涉及國家層面的外交大戰略,也可以交由中央政策組進行宏觀研究「指導」。若要傾香港政府之力配合,也許需要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統籌全體公務員,甚或由行政長官親自統率跨部門高層小組。但假如只是與各國駐港企業打招呼,一個未「被辭職」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已足應付。最終誰掌握「一帶一路話語權」,將影響今後政府內部財政大權,這方面一天未理順,內地朋友一天不能找到心目中的「對口」。更「接地氣」的問題是,香港人在「一帶一路」這龐然大物中有什麼獨特優勢?根據傳統智慧,答案不外乎是香港的專業主義、典章制度及國際氛圍,較其他內地城市更能與世界打交道,培養的人才也相對能與國際接軌。但回歸後,相關優勢是否還存在已大是疑問,更不用說這些「優勢」在部分愛國朋友眼中,卻正正代表應予取締的「前朝糟粕」。假如新政府一方面搞「人心回歸」,另一方面要宣傳「香港價值」,也許有人會憂慮造成「思想混亂」,亦未可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