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星期五

「日本人學英文,要找中國人」?

多年前,看過一部中國紀錄片《瘋狂英語》。「瘋狂英語」創辦人李陽以土法煉鋼的手法,把學英語演變成毛式群眾運動,再滲入愛國主義,成為「英語教主」,蔚為奇觀,名成利就,最後卻惹上連串是非。故事值得另案討論,這裏要說的卻是李教主一句跟日本人說口號:「要想學英文,請找中國人!」這是他為說服國人「為何要學英文」時想出來的,而平心而論,日本人與中國人誰的平均英語水平差一些,也實在難定論。

我的一位朋友在日本教英文,他的親身經歷,頗能從另一角度說明這問題。他說日本人對英語有一種近乎崇拜的狂熱,他的老闆就是要他「傳授英語的魔術」,而在日常生活,假如能隨便說出英語生字,定會惹來旁人的豔羨目光。這種感覺,也許和日本二戰後被美國打敗息息相關,因為日本人崇拜強者,千年前全盤唐化的大化革新如是,現在崇拜美國也如是。他相信美國在戰後做了不少「文化殖民」手術,才將日本人收服得貼貼服服。

那誰會自費學習英語?他的顧客群,都是從mass mailing得來。他的公司從大型書局一類檔案庫,購買選擇了「對英語資訊有興趣」的聯絡電郵,然後向他們發宣傳單張,對象主要是成年人,還有老人。想不到,這樣原始的傳銷方法,也有不少人就範,而且把日本人守秩序的DNA發揮得淋漓盡致:由付款到上課之間,要等待兩個月,期間音訊全無,公司又沒有任何特殊資格認證,顧客卻還是乖乖等待,假如換了在香港,早已一輪投訴。背後的因素,還是和「英語魔法」有關:顧客在公司宣傳下,覺得將會接觸的這件貨品很「神聖」,值得多等待,似擔心稍一不慎會褻瀆「祂」。

日本語雖然有大量外來字直接從英語翻譯,而且二戰結束後的整體趨勢,是使用漢字越來越少,並以音譯英語為時尚,但這並不代表日本人的平均英語水平有所提高。恰恰相反,日常使用的這類片假名越來越多,卻可能令日本人以為那已是「英語」,反而減低了學習真正英語的能力。另一位在日資公司工作的朋友,則認為日本根本不希望全民普及英語,只希望將英語納入日文體系;同時也不希望外國人能操流利日語,刻意把日語弄得很需要本地生活才能地道,卻又要別人掌握基本日語溝通能力,這些都是「民族性」使然。是耶非耶,又是一家之言吧。

說回李陽。他的口號,聽起來似是荒天下之大謬,日本人要學英文,自然應找美國人、英國人,理應怎樣數也輪不到中國人。但客觀事實是,無數美國人、英國人在日本開辦英語學校,卻始終未能做到普及化;相反今天的中國,無論基於甚麼原因也好,卻真的開始有全民學英語的勢頭。假如中國人在日本辦英文學校,以東方式學習手法打入日本市場,是否絕不可能成功?倒不一定。問題是近年日本反華情緒開始強烈,先天已有了抵觸情緒,始終事倍功半。

說了那麼多,似乎結論很清楚:香港人的機會來了!且慢:難道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嗎?對這問題,北京自然有標準答案,但在日本民間,特別是經過雨傘運動以後,卻是另有答案的。

小詞典:大化革新

公元646年的日本改革,新繼位的孝德天皇仿效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政治、經濟、軍事制度都全盤倣效唐制,並首創年號「大化」,史稱「大化革新」。自此日本承繼了不少大中華文化圈的文化遺產,時至今日,甚至有學者認為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更能反映唐代的傳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