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現極端組織「全國獨立黨」,筆者不了解香港政治,對這組織聞所未聞,當是孤陋寡聞之故,自不能對其背景或前景作任何評論。不過該組織網站一句被媒體廣泛引用的警告:「倘若617通過政改表決,香港人要有心理準備當天會有傷亡,立會將會變成第二個烏克蘭廢墟」,反映十分有趣的「國際視野」,我們不妨略作思考。
烏克蘭年前變天,親俄總統阿努科維奇被群眾趕下台,雖然並不直接屬於所謂「顏色革命」一部份,但國內或親俄媒體一般將之看作十年前「橙色革命」的續集。當時烏克蘭全國動盪,群眾在獨立廣場與政府軍警連番衝突,也成立了自己的民兵,和親政府民兵相抗衡,前後共造成全國70多人死亡。
問題是,所謂「烏克蘭廢墟」究竟指甚麼?按字面解釋,也許是「烏克蘭變成廢墟」,但烏克蘭作為俄羅斯以外面積最大的歐洲國家,要變成「廢墟」絕不容易。雖然示威衝突一度擴散至全國,但頂多集中在一兩個廣場,一般人生活一切如常。
另一個可能性,是指烏克蘭首都基輔國會附近的公共空間變成廢墟,以和香港立會相呼應。當時焦點集中在首都基輔獨立廣場,一度有數以十萬計群眾駐紮,最激烈的衝突發生在那裏,也出現了燃燒彈一類場景。但雖然內地媒體曾以「烏克蘭示威者與警察開槍對戰/獨立廣場變廢墟」為題,其實情況遠不至於令廣場成為「廢墟」,起碼西方媒體就甚少這樣形容。大規模衝突後,廣場被燃燒的主要是群眾的帳幕,被破壞的主要是廣場空間的佈置,但基輔基建沒有根本受損,根據一般認知,這不是「廢墟」,而且可以極速還原。相反,二戰期間,烏克蘭獨立廣場(當時稱加里寧廣場)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部被納粹德軍夷平,西方才會稱那是「廢墟」。
那麼去年烏克蘭亂局中,有沒有出現過廢墟?多少也是有的,但主要位於東部,那些親俄民兵奪取的地區,例如在所謂「頓涅茨克共和國」、「盧甘斯克共和國」等,一些村落在衝突中被破壞。但在這些案例,造成破壞的並非親西方、親自由派民兵或群眾,而是支持「普京模式」的親俄民兵。
換句話說,無論「烏克蘭廢墟」指的是甚麼,只要深究細節,都不容易和香港立法會的情況直接類比。而警告香港會成為「第二個烏克蘭廢墟」,恐怕也不會太有震撼力,因為一般香港人根本不知道「烏克蘭曾變成廢墟」,而知道烏克蘭發生甚麼事的香港人,又不會用「烏克蘭廢墟」形容。
最常提及「烏克蘭」的,通常是內地媒體提起顏色革命,以之作範例。這「廢墟警告」假如是針對內地人,共鳴會大得多。假如是親西方組織要搞獨立,而又要列出用激烈行動的案例,一般選擇的是巴勒斯坦、西撒哈拉,而不是烏克蘭。
至於這反映甚麼,就不是本欄討論範圍以內了。
小詞典:橙色革命
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出現爭議,官方宣布親俄現任總統阿努科維奇獲勝,民間爆發大規模示威,認為選舉結果舞弊。西方選舉觀察員一般認同舞弊說,也有不少西方組織介入,最終烏克蘭最高法院在群眾壓力下宣布重選,最後親西方候選人尤先科當選。由於抗議運動選用橙色,運動被稱「橙色革命」,中俄媒體稱之為「顏色革命」模型一環,儘管「顏色革命說」未為西方學界普遍接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