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2日星期一

伊茲奧尼的「中美緩衝區理論」

近來越來越多學者認為中美「新冷戰」格局已不遠,中美兩國亦分別有鷹派思維大行其道,例如美國保守派大都支持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總統大選期間大概有不少「制衡中國」的呼聲;中國民族主義者、新左派等,則大多認為要拉攏區內友好國家,確保中方在亞太地區利益,進而扭轉美國獨大的現實。

但芸芸學者中,依然有不少提出兩國要避免正面衝突,其中以伊茲奧尼(Amita Etzioni)教授的「緩衝區理論」較具代表性,筆者日前剛到他的辦公室就此交流。伊茲奧尼是美國學術界殿堂級人物,生為猶太裔美國人,年輕時曾在以色列頂級學府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求學,主修社會學,畢業後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並以驚人的十八個月期限完成博士論文。1970年代末期曾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政府擔任白宮高級顧問,又曾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現屆86歲高齡仍繼續研究工作,依然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政策學系課程主任。

伊茲奧尼主張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建立「中美緩衝區」,指出美中互相猜疑只會損害各自的國家利益,因此兩國都應該管理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免被對方視為有意挑釁。他認為中國並非要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在可見將來的綜合國力也不可能超越美國,只是要在自己的後院建立地位,而恰巧美國這霸權同時也是亞太區霸權,所以兩國才有種種摩擦而已。因此他認為,只要兩國有共識,可以自由跟區內各國進行經貿合作,但底線是不可以在區內搞軍事對抗,也不以軍事方式捲入東南亞各國的爭奪,中美就能實現長期和平。換句話說,伊茲奧尼提出的「中美緩衝區」,就是要亞太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發揮類似冷戰時期奧地利、芬蘭的角色,同時跟兩大營陣保持一定往來,但不絕對偏向任何一方。他又說一旦北韓崩潰,也依然應該成為一個緩衝國,而不是被中美任何一方勢力全部吞噬。
伊茲奧尼亦提出兩國應重視「互相確認限制原則」(Mutually Assured Restraint),控制自己在亞太區的軍事實力建設。互相確認限制當然不是要中國和美國放棄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只是要求兩國限制不必要的擴張:一方面,中國建立足以作防禦之用的武力,同時避免觸動美國神經;另一方面,美國在區內部署用作維持現有國際秩序,而又不足以直接挑戰中國的整體軍力。如何達到這點微妙的平衡,是兩國在亞太區能否長治久安的關鍵。

為闡述上述目標,伊茲奧尼引用美國跟蘇聯在冷戰時期簽署的《戰略武器限制談判協議》(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s Talks,SALT Treaty)為例,指出當時兩個超級大國為了其同限制對方的核子武器數目,而達成協議。伊茲奧尼認為中美兩國之間最需要限制的武器不是核子武器,而是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武器,即所謂的A2/AD武器,如反艦導彈等。雖然中國認為擁有這一類的武器只是為了自衛用途,但美國卻視之為對其區內盟友(例如台灣、日本等)的威脅。

根據伊茲奧尼的邏輯,中美應該簽下限制雙方軍備的協議,以避免惡性循環。伊茲奧尼同時提醒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應再支持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針鋒相對,因此舉只會激起中國憤怒,影響中美關係,起碼底線是不能讓它們有軍事層面的幻想;同時也相信中國不應無限制填海改變南海現狀,因為那可能會引起意外衝突,激發美國國內民族主義,那時候強硬派的訴求就會大盛。 最後,伊茲奧尼亦相信在網絡時代,中美兩國的協議不單局限在對方的軍事行為,兩國近年不時爆發網絡戰,亦應就共同規範自己的網絡行為。而在經濟層面,中國的「一帶一路」和美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雖然各自拉攏盟友以制衡對方,但只在經濟範疇,並未涉及軍事部署,因此在亞太區「中美緩衝區」內,其實兩者是可以並存的。

然而,建立緩衝是否易事,其成數又有多大?此刻兩國跟其長期盟友都常有聯合軍演,如中國跟俄羅斯、美國跟日本、美國跟菲律賓等,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會引起對方猜忌,也不容易製造一個非軍事區。何況東南亞各國總有一二國家,特別是越南、菲律賓等,希望把大國的軍事力量拉下水,他們才是建成「緩衝區」的最大障礙。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下屆總統大選會否再選出阿基諾三世那樣的人,也會對中美關係影響甚深。

還有更實在的考慮,是兩國能通過惡化局勢擴大影響力的鷹派,會否在緩衝區也得到利益。以美國為例,軍火商、武器生產商等一直不喜歡現在的反恐年代,情願有一個蘇聯那樣的傳統敵人才好辦事,但假如能通過向東南亞各國傾銷武器而謀利,而又無須把美國外交政策綑綁,自然是主張強硬以外的選項。但對中國軍方及強硬派而言,這一方面的誘因相對較小,反而通過在爭議地區填海、執法等,才能捍衛自身尊嚴。說到底,這類政策是難以白紙黑字宣之於紙的,只能靠雙方的高度默契,但在這個國家不一定能掌控一切的時代,默契的建立不再是一二元首的事,還要是國內不同持分者的事。要一個緩衝區成型,又談何容易。

小詞典:中立國

世上有少數國家希望在政治上保持中立,選擇不跟任何國家結盟、不加入國際組織和不參與戰爭等。一般來說,中立國的憲法都有明文規定中立國的身份,但所謂的中立國也沒一個統一的標準,如奧地利、愛爾蘭、芬蘭和瑞典四國均為歐盟成員,瑞士則不加入歐盟。此外,不少人都質疑到底中立國又是否可百分百保持「中立」,例如在二戰時,瑞士就為免得罪納粹德國,而把不少接收的猶太人送到德軍手中;現在的中亞「中立國」土庫曼,也被普遍視為俄羅斯陣營的外圍國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