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紐約9/11紀念館隨筆

日前在紐約,終於走進9/11紀念館。想起正是十多年前9/11那一刻,感覺無比震撼,令我寫下第一篇國際關係評論文章,因此那地方對個人而言,格外能激起想象。

我們常談論中國的愛國教育,其實和美國愛國教育相比,也相差無幾。9/11紀念館假如放在中國,就是那種「愛國教育重點基地」,而場館的鋪排,都是以愛國為主軸。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進場處,用上各國語言回憶當時那一剎那,令入場者肯定這是世界事件,但此後一切都是美國政府的回應。換句話說,觀眾會得到一個「美國獨力處理全球危機」的訊息,恰如荷李活電影那種。

而場館顯示的舊世貿大廈遺跡,處處都強調原設計怎樣堅固、科學,所以才有這些殘餘物品留下來;而在遺跡重建更宏偉的大廈,更予人要推動重來、與天公試比高的氣勢。這樣的佈局,幾乎就是赤裸裸的大國國力展示,小國是做不出來的。

展覽強調世界各國無私支持美國反恐,但官方版本的「9/11元凶」,卻只提拉登、蓋達,而沒有介紹薩達姆,彷彿布殊出兵伊拉克時,將之理解為「反恐戰爭延續」的說法,已被輕輕放下。單看這線性表述,彷彿美國由9/11到擊斃拉登是大獲全勝,殊不知在圖表以外的世界,更兇殘的「伊斯蘭國」崛起在伊拉克、敘利亞戰場,沒有美國反恐「擴大化」,世界還不一定如此。

而展品最密集的內容,都是9/11後全國弘揚的高度愛國熱情,義工義賣義唱,國會的《美國愛國者法案》輕易通過等,都是特定環境下的特定反映。今天我們已很難想像,十年前的美國人居然有如此歇斯底里的國難感。對美國政府而言,這自然是極寶貴的政治資產:畢竟在9/11前,上次如此愛國情懷突如其來大爆發的時代,恐怕已是珍珠港事件之後。

想到這裏,又不禁為美國擔心。在全球化時代,恐怖襲擊防不勝防,伊斯蘭國煽動本土極端主義者襲擊美國公共設施,可能早晚發生。假如再出現一次9/11,內容恐怕和這展館的大有出入:例如對美國產生威脅的意識形態不再是外來的伊斯蘭極端主義、而可能是本土培養的恐怖主義;而反美主義的源頭也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蓋達領袖,而是涉及全球對美國外交的結構性不滿。這些,都是難以在紀念館明言的。

參觀展館的,因是暑假關係,有不少學生。他們假如沒有親歷其境,理解9/11,自然是一場類似偷襲珍珠港那樣的戰爭,敵人代表人類邪惡力量,而美國已擊敗始作俑者,所以一切已成歷史;美國遇襲的原因,是因為它代表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而被走倒車的極端團體報復。但一旦這官方論述,和現實政治出現龐大落差,美國人的信仰,又會面對怎樣的挑戰?

小詞典:美國愛國者法案 (USA PATRIOT Act)

9/11後,美國總統喬治布殊頒布並獲通過的國會法案,全名「Uniting and Strengthening America by Providing Appropriate Tools Required to Intercept and Obstruct Terrorist Act of 2001」,取其字首變成「USA PATRIOT Act」,內容涉及不少涉嫌違法人權和私隱的爭議。上月美國參議院未能同意延長法案,令法案在2015年6月1日起自動失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