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星期三

中亞獨裁者之死

中亞國家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去世,享年78歲。在蘇聯解體後的中亞政治版圖上,卡里莫夫是不容忽視的人物,不但在烏茲別克獨立後一直領導國家,還靠左右逢源的國際關係,掩護自己國內的高壓獨裁。這類獨裁者一旦離去,區域穩定能否繼續,卻是一個謎。

卡里莫夫有機械工程本科學位、經濟學碩士學位,在蘇聯時代就以專家身份進入烏茲別克權力核心,獲莫斯科任命為烏茲別克共產黨總書記。1991年蘇聯解體,卡里莫夫緊隨鄰國吉爾吉斯之後,宣布烏茲別克獨立建國,其領導的共產黨更名為「人民民主黨」。此後卡里莫夫通過數次公投、修憲,把總統任期一再延長,創造了大選支持率99.6%的神話,作風與類似威權政體的強人一模一樣。

不過在獨裁以外,卡里莫夫的經濟、 外交政績其實不俗。他經濟上依賴石油、天然氣能源出口,同時高壓執政,以維持國內穩定。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00年以來,烏茲別克保持了長期持續經濟增長;2004年後,GDP增速甚至達到年均7%至8%,勢頭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依然得以持續。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烏茲別克的經濟增長在中亞諸國中尤其矚目,卡里莫夫主導的資源、出口型經濟發展策略,畢竟功不可沒。

在外交領域,卡里莫夫對烏茲別克自身的地緣政治優勢知之甚詳。由於她與阿富汗接壤,九一一後,國際戰略地位驟然提升,卡里莫夫把握機會,與美國開展反恐合作,包括把境內的卡爾希—漢納巴德(Karshi-Khanabad)軍事基地租給美軍;卡里莫夫絕非親美,他同時與俄羅斯、其他獨聯體國家發展合作關係,一度在美國對烏茲別克政治發表負面評論時,把軍事基地租約終止。

但與此同時,卡里莫夫對俄羅斯把中亞視為自家後院的態度亦甚為警惕,始終不曾加入俄羅斯領導的經濟聯盟「歐亞盟」,又於2012年退出由俄主導的軍事聯盟「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近年來,烏茲別克積極與中國展開能源經貿聯絡,也是為了平衡美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就取道烏茲別克境內。

然而如前述,卡里莫夫的政權始終是建立在威權統治之上,新聞出版被政府嚴格控制,歐美國家對此始終持批判態度。儘管卡里莫夫將「反伊斯蘭極端主義」作為內政外交的指導思想,但其實在境內,極端穆斯林勢力不大成氣候。西方媒體普遍認為,卡里莫夫每每借反恐之名,行鎮壓異己之實。據歐洲安全合作組織2009年的統計數字,卡里莫夫關押了7000多官方視作「極端穆斯林」的政治犯,其中包含不少政治異見領袖。2005年,卡里莫夫指揮軍警在安集延(Andijan)對數百名參與反政府示威遊行的人進行大屠殺,對外宣稱是「清剿伊斯蘭極端勢力」,更令自己聲名狼藉。

強人政治的時間終究有限,卡里莫夫去世後,誰能完全掌握烏茲別克局勢?表面接班人是總理米爾則阿耶夫,但實際權力交接如何,現在誰也說不準。而一旦鐵腕政治強人缺位,長期為威權政府鎮壓的各種社會不滿,是否會在短期內爆發,也不好說。阿拉伯之春後,中東、北非「後威權政府時代」的場景歷歷在目,烏茲別克這個「一帶一路」大國能否避過宿命,只能走著瞧。

小詞典:安集延大屠殺

2005年,烏茲別克政府軍警在安集延對參與反政府示威遊行的群眾集體射殺,死亡人數估計有數百人至上千人。烏茲別克政府先是聲稱「為挫敗極端伊斯蘭組織發動的叛亂」,後又改口稱「國內民怨亦是遊行誘因」。歐美國家對此激烈批評,烏茲別克一度關閉租給美國的軍事基地,並加強與中俄合作,終結了和美國的短暫蜜月期。

延伸閱讀:
- 烏茲別克土共之死
- 巴西名宿中伏記:假如烏茲別克打入世界盃決賽周
- 塔吉克反對派領袖之死
- 蒙古與土庫曼──永久中立國背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