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

訪問旅藏港人Pazu Kong:Beyond歌聲響遍拉薩

自青藏鐵路開通,西藏成為熱門旅遊地點。根據中國西藏旅遊網的數據,由2006年至2015年,到西藏旅遊的人次由215萬增加至1179萬,相關收益也由28億元增加至280億元人民幣。開放旅遊業無疑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令當地人和遊客開始關心當地文化及自然景觀同時受到損害,引起了如何平衡發展和保育的討論。尤弘剛(網名Pazu,筆名薯伯伯)在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自大學畢業後,他便展開了自由行旅程,足跡遍及歐亞和中美洲接近30個國家。2007年他和朋友在西藏拉薩開了家風轉咖啡館,並開始學習藏語。他所寫的遊記散見於香港媒體,也出版了《風轉西藏》和《北韓迷宮》分享他在旅程中的所見所聞。

受訪者:尤弘剛(Pazu, P)
訪問者:沈旭暉(Simon, S)
整理:李志鵬

S: 你為何會在西藏開咖啡館?
P: 15年前,第一次到西藏旅遊,當時很喜歡這地方,希望在這裏生活一段時間。5年後第二次到西藏,並決定在西藏開咖啡館,至今斷斷續續停留了10年。近年,我兼顧旅遊人及咖啡館負責人的身份,每年數個月在拉薩,數個月在香港,也會有1至2個月去旅行。

S: 對你而言,旅遊有何意義?
P: 旅遊期間,可以擺脫原來生活空間的限制,並可嘗試代入不同角色。我喜歡獨行,認識不同的人,他們之間大多沒有關連,所以在他們面前,我反而更容易找回自己和身份。

S: 旅程中,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去接觸不同文化?
P: 不少人去到一個經濟和物質條件較落後的地方,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或有一些刻板想像,這讓人反感。有次,一位香港年輕人問我關於「幫助」拉薩福利機構的安排,我建議他到孤兒院幫忙清潔廚房,他面有難色,表示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行政工作等。可是,他卻沒有相關經驗,也只打算停留一星期。也有旅客在攤檔買紀念品,店主開價較高,他沒有還價,也沒有買東西,卻不停說別人想欺詐,因而覺得西藏人不再純潔。其實在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購物,討價還價是常事,由此就下結論,這也是以偏概全。

跟內地人說「官話」 跟港人說心底話

S: 你在西藏經營咖啡店接近10年,這段時間,當地有何改變?
P: 第一次來西藏是2001年8月,第二次是2006年11月,而咖啡館則在2007年4月開張。在咖啡館,不少旅客對我說,西藏,尤其拉薩的變化很大,並因西郊多了現代化建築物而覺得很失望。我對他們的說法有保留,有時旅客對西藏現代化的批評,往往流於一廂情願的想像。記得有次在社交平台上提及,我跟西藏朋友去看007系列電影。然後有人就回應指出,西藏人不應該看荷里活電影。在他的想像中,彷彿西藏人只能穿藏裝和看傳統藏戲。

S: 藏人和旅客如何看待西藏的現代化?
P: 藏人也常提到現代化的問題。有些西藏學生經常說,內地人提及西藏就覺得西藏人只應該住在帳篷和吃糌粑(西藏主食,像麵粉),也有人認為藏人不穿傳統藏裝便是漢化。可是,藏裝穿着起來較麻煩,藏人難免會多穿T恤之類的現代服裝,這是為了便利而非漢化。很多人對西藏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自己心中的想像,而忽視當地人的想法。

S: 除了現代化外,不少人關心西藏漢化的問題,這情況又是怎樣?
P: 在語言方面,漢化問題明顯。若你留意藏人的對話,就會發現當中夾集了不少漢語。這跟粵語夾雜英語的情況不同,例如香港人說「去食Lunch」,但在西藏,很多人用漢語詞彙是因忘了該詞的藏語。不少西藏大學生因藏語水平差而感慚愧。他們藏語差,並非能力不逮,而是教育政策、就業要求以及族群人口變化等各方面的問題造成,當然必不可少,是統戰因素。其他方面,藏人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平衡做得較好。藏人可以一邊上淘寶,用iPhone,但一邊穿藏裝去參加大法會和傳統節日。最近,有藏人朋友問我能否幫他買iPhone 7。

S: 在西藏,藏人和漢人的關係怎樣?
P: 在藏漢關係上,漢人往往有主動的位置。很多漢人無論在西藏出生或是住了幾十年,都不會說藏語,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學藏語沒用,只說漢語也可以生活,非常大漢主義,因而令當地人反感。反而藏人大多能說流利普通話甚至四川話,我在這裏10年也有學藏語,但不算流利,香港的侯松蔚教授,更可以做藏語翻譯,每次用藏語跟西藏人交流,他們就會特別友善。曾有藏人聽到我用藏語跟他點餐,臨走時忽然握着我的手,說要代表西藏人感謝我學藏語。藏漢之間的關係雖然有時會有輕微的矛盾,但總體還是融洽。

S: 根據你的了解,西藏和香港之間交流的情況怎樣?
P: 藏港關係主要集中在旅遊、政治和宗教方面的交流。香港人對西藏的認識皮毛,或只是認識金庸的《神鵰俠侶》和倪匡的《轉世密碼》中的西藏,不少人未能分辨西藏、蒙古和新疆。可能正因為香港人對西藏沒甚認識,他們反而更願意去聽藏人的故事。政治方面,有些西藏流亡政府的核心人物曾住在香港,但相當低調。宗教方面,兩地交往很頻密。不過,藏僧要去香港十分困難,因此,香港的佛學中心大多都是邀請持尼泊爾或印度護照的藏僧到港。

S: 不少香港的歌影視作品在內地深受歡迎,西藏有類似情況嗎?
P: 藏人對來自無綫電視和亞洲電視的劇集印象很深,他們喜歡港劇的程度可能比香港人還要高,也常與我討論港劇。香港樂隊Beyond在西藏很受歡迎。在拉薩,我從未遇過懂粵語的藏人,但不少人都會唱粵語版的《海闊天空》。最近,有個西藏大學生邊巴德吉在網上爆紅, 其成名作就是以快閃形式在藏大食堂裏唱藏文版的《喜歡你》。《喜歡你》的藏文版叫《寧都啦》,意思是親愛的,歌詞改了藏文,但意思跟原版差不多。

S: 你會如何促進藏港之間的交流?
P: 最近,西藏察隅縣種植咖啡,若品質可接受,值得向香港推廣。而香港人有極佳的條件和空間,通過媒體和出版資料等了解西藏。我覺得藏人較願意與香港人分享他們的所思所想。相反,藏人在內地遊客前說的故事,較符合官方的宣傳口徑。香港人也可用西藏的情況反思香港情況,又或透過香港的處境,了解西藏人的想法,其實相互之間,可以找到很多共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