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星期四

英國「脫歐」:澳門的機遇?

隨著英國「脫歐」成事,各種後續分析文章已汗牛充棟。對於歐洲乃至世界市場而言,「脫歐」整體帶來的影響趨於負面,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場風波中全無機遇。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門,正如筆者在澳門演講時分享,就可能從「脫歐」風雲中有意外收穫。

要理解澳門在「脫歐」後的戰略機遇,首先需要回顧中國近年原本針對英國、歐洲的大戰略部署。歐洲大陸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著眼點,而英國又是歐洲大國中,近年來與中國合作關係最為緊密的國家之一。去年10月,習近平高調率團訪英,與卡梅倫政府簽下400億英鎊的投資協議,並獲極高規格接待,其用意正是以英國作為跳板,促進中國資金和影響力,進入歐洲統一市場。也正是因此,外訪期間,習近平罕見地就英國「脫歐」這一「他國內政」發表意見,稱「樂見統一的歐盟」。然而事與願違,隨著英國人最終作出「脫歐」決定、卡梅倫辭職,「中國-英國-歐盟」的鏈接破裂,而將統一的歐洲納入「一帶一路」的盤算,也無可避免的遭遇挫折。

在原格局中,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在「中英黃金時代」當中,也有一定角色,例如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法律服務業等優勢,與及與英國接軌的制度,就提供了中國「走出去」的基本配備。但英國「脫歐」後,中國借助英國進入歐盟的算盤已大失預算,加上香港和北京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也令香港可被依賴之處進一步減少。新任英國首相文翠珊上台後,英國忽然在最後關頭「暫停」了中英法合作的核電廠,而那不但是習近平訪英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國首次成功投資發達國家的核電項目,加上中國代表團已出發準備「慶祝」,那種震撼,就非筆墨可以形容。無論真正原因是技術、經濟還是政治原因,中英關係已因為英國「脫歐」而蒙上陰影。

不過,「一帶一路」的歐洲環節重要性依舊,英國之外,中國在歐陸並非沒有合作夥伴,澳門的前宗主國葡萄牙即是其中之一。近年來,中國與葡萄牙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逐步升溫,而這背後發揮催化劑效應的,就包括澳門。澳門本身保留有大量葡萄牙歷史文化遺產,葡語國家與澳門企業也有較為密切的經貿往來。早在本世紀初,中國政府已經著手利用這一資源,2003年支持澳門建立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論壇」),旨在依託澳門的「平台優勢」,強化中國與葡萄牙、安哥拉、巴西、佛得角等八個葡語國家、兩億多人口的市場聯繫,本欄從前也曾介紹過。

澳門論壇建立以來,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不僅經貿合作數額穩步上升,更在一些關鍵外交領域(尤其是人權、全球氣候等問題),取得了葡萄牙等葡語國家的支持。當然,這論壇更多是利用澳門的身份,而不是真的有太多葡語人才在澳門可供使用,也得不到澳門本地人的太多注視,但純以付出和回報而言,畢竟算是中國外交近年的一項本少利大的成就。過去澳門作為東道主肩負著將葡語國家企業引入中國、尤其是珠三角經濟區的重任,而如今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澳門與葡萄牙的歷史淵源,就被視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的跳板之一。加上葡萄牙作為歐盟成員國,享有歐盟境內商品投資自由流動的便利,而葡萄牙商業運作成本在歐盟諸國中處於低位,對中資企業就極有吸引力。與此同時,和英法相比,葡萄牙政局中歐洲懷疑主義尚處弱勢,「脫歐」風險較小,而目前也不像法國、德國那樣,成為恐怖份子目標,可謂歐盟內部的理想避風港,北京不會不知。

基於澳門和葡萄牙的淵源,目前澳門與葡萄牙、歐盟既有的經貿、社會文化合作機制已有不少,也廣為北京重視。例如澳門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設有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機構享有行政自治權,直接向澳門行政長官負責,專司促進澳門與葡國合作、維護澳門各界在葡利益。澳門與歐盟早在1992年簽署了貿易與合作協議,雙方在法律與稅收跨境合作、教育研究、翻譯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積極展開合作,同年又設立歐洲資訊中心,專門為澳門及周邊地區中小企業,提供關於歐洲經貿合作的資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歐盟亦向澳門提供了多項學術文化交流項目支持,例如與澳門旅遊學院合作的「澳門-歐洲旅遊研究中心」、歐洲研究學會與澳門大學等合作的「澳門歐盟學術計劃」等,都令澳門年青人有比香港更多的途徑走進歐洲。筆者認識不少在葡萄牙的澳門留學生,都是以獎學金到葡萄牙讀書,唯一條件,就是要返回澳門貢獻政府。去年歐盟又與澳門訂立合作備忘錄,就「培養中葡雙語翻譯及口譯人員」達成長期合作的課程培訓計劃協議。凡此種種,皆反映澳門積極與葡萄牙、乃至歐盟在歷史淵源基礎上,構建的全新合作框架。

當英國作為「歐盟橋頭堡」的戰略地位因「脫歐」而大受削弱,葡萄牙卻可能成為中國在歐陸針對歐盟的新切入點。如果說,英國因與美國的特殊關係,在處理對華事務上尚受牽制,那麼葡萄牙在對華戰略利益和立場上,都比英國更為開放。尤其葡國與澳門長期就經貿、文化事務展開合作,幾乎不存在政治顧慮。倘若中國有意將「澳門-葡萄牙-歐盟」這一經貿文化合作框架加以發展利用,藉助澳門與葡萄牙、歐盟的聯繫,促使中國資本、企業取道葡萄牙進入歐洲市場,其效果可能並不亞於前述的「香港-英國-歐盟」路線圖。

這觀點並不止是筆者個人意見,也在歐洲有不少迴響。不久前,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國際關係及歐盟研究教授Mario Telo表示,英國「脫歐」對香港造成的衝擊較大,因港英歷史淵源頗深、香港牽涉英鎊金融業務較多,牽一髮容易動全身。但葡萄牙尚留在歐盟,澳門本身也有緊密的歐洲聯繫,英國「脫歐」對澳門的衝擊就極為有限。長遠來看,倘若中國政府、澳門特區政府有心發力,澳門未來在「中國-歐盟合作框架」的地位可能急速攀升,相關戰略角色和價值也就隨之凸顯,屆時澳門在涉外關係層面上,足以在個別層面(例如歐洲事務)與香港並駕齊驅,亦非全然是天方夜譚。歐盟駐港澳的官員,就對港澳同樣重視,這不是其他國家領事館「重港輕澳」的態度可比的。

沈旭暉 亞洲週刊 2016年9月

延伸閱讀:
- 澳門的國際軟實力:葡語國家論壇
- 主辦寶萊塢典禮與澳門的軟實力
- APEC旅遊部長會議如期舉行: 澳門國際化的機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