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非洲小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下簡稱聖多美)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復交,令台灣擔心出現斷交潮的骨牌效應。聖多美的案例還有一點必須一提,就是他選擇北京和我們身旁「澳門論壇」的關係。
聖多美位於西非海岸,面積和香港相若,人口不到20萬,1975年獨立前數百年來,都是葡萄牙殖民地。近年北京為拉攏葡語國家,以澳門為總部,成立了「中國 ── 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即澳門論壇),雖然葡語大國巴西不大看重這論壇,但其他葡語國家都相當重視,包括極有戰略價值的石油大國安哥拉。聖多美因為和北京沒有邦交,只能是澳門論壇的「觀察員國」。
多邊合作機制吸引
北京接納沒有邦交的聖多美為「觀察員」,讓聖多美代表直接出席2012年的會議,已經是一個拉攏姿態。再回看兩年前的2010年,北京宣布實行總金額達10億美元的經貿合作援助計劃,對象是亞非葡語國家,聖多美代表面對援助可望不可即,背後和北京的互動,自然毋須言明。台灣對聖多美雖然給予長期經濟援助,涉及農業、能源技術、公共衞生等領域,更派出醫護人員抗瘧疾,但與澳門論壇背後的制度相比,規模明顯有落差。聖多美需要澳門論壇,除了為錢,也為了這個平台內部的多邊合作機制。「Institutionalism」,正是北京近年積極製造國際制度、國際平台的布局算盤所在。
聖多美位於石油資源豐富的幾內亞灣,其實也有致富潛能,但因為國力極有限,能源開採技術相當落後,其領海、專屬經濟區範圍內的油氣資源,幾乎沒有被開發。中國假如提供資源開發聖多美石油,再和安哥拉等石油資源結成一整體,足以構成一條全球能源通道,而幾內亞比紹、佛得角等葡語小國,都對澳門論壇的制度性功能最為期待。即使台灣同意這次聖多美要求的援助金額,也不可能搭建一個類似平台出來。從這角度看,澳門論壇畢竟是成功的,澳門的戰略價值,也的確得到彰顯。
北京近年讓澳門發展「歷史優勢」,鼓勵學生學習葡語,再容許澳門承擔城市外交功能,曾被不少人批評為徒具形式:畢竟目前會說葡語的澳門人已很少,葡國文化在賭業是一切的澳門也已不大「接地」。然而重新強化葡語身份,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而且充滿戰略價值:除了聯繫這些國家,也能為澳門開拓賭業以外的經濟命脈,何況「中國最有南歐風味的地方」,也足以帶來一定國際遊客。通過葡萄牙的歷史淵源接觸歐盟,也是澳門的另一優勢,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後,中國通過香港聯繫前宗主國英國進入歐盟投資的路線圖,已經宣告終止,澳門這另一條脈絡,更顯得難能可貴。小國小城不要妄自菲薄,這正是國際關係的玄妙。
小詞典:澳門論壇
全稱「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中葡論壇、中葡經貿合作論壇,是中國發起的國際經貿論壇,2003年成立,總部設在澳門,旨在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合作,成員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幾內亞比紹、東帝汶,還有觀察員國聖多美。葡語國家也有舉行自己的運動會,也是強化身份認同的舉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