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卸任,究竟世界的教科書將來會對他有什麼評價?
奧巴馬日前說明,假如能再競逐連任,有信心擊敗特朗普;他也在任期結束前,默許聯合國譴責以色列殖民區、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明顯對其政治遺產有足夠自信。
他跟緬甸、伊朗、古巴三大宿敵破冰,曾廣獲掌聲,這些外交遺產,也是奧巴馬引以為傲的事。
然而,美國政治生態已全面右轉,在右翼史觀眼中,奧巴馬的8年外交,卻是美國由盛而衰的關鍵。
無端獲頒和平諾獎
奧巴馬就職後僅僅一年,毫無政績,便莫名其妙地獲授予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在右翼保守派眼中,這成為奧巴馬被全球自由派「騎劫」的「原罪」。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當時也明言,寄望這一榮譽能為後喬治布殊時代的美國打上預防針,讓奧巴馬偏離新保守主義的外交軌道。
雖然在原教旨左翼分子眼中,奧巴馬也有出兵,依然被視為所謂「最暴力的和平獎得主」,但那只是文宣而已;保守派的主流觀點自然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奧巴馬外交一味投鼠忌器、姑息敵人,正是諾貝爾獎的陰謀得逞。
失南海制約中國先機
保守主義者如候任美國防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等,最狠批奧巴馬外交的一點,即是中國這個未來敵人,在奧巴馬任內全面崛起,美國卻失去制約先機。
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美中兩國的話語權便此消彼長;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外交更呈現前所未有的進取,推出「一帶一路」大戰略,又在南海大舉擴建人工島。
不過,奧巴馬的回應都是「以和為貴」,希望把中國拉攏為「合作夥伴」,結果卻令中國改變戰後區域秩序的努力,變成客觀事實。到了今天,美國在南海已失去反制中國的黃金時間,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直逼美國,這些都令保守主義者相當憂慮。
與此同時,美國另一戰略對手俄羅斯,也是在奧巴馬執政的八年大舉擴展勢力,不斷先發制人,通過吞併克里米亞、扶植東烏克蘭親俄武裝、出兵敘利亞、拉攏伊朗等,已完全鞏固在前蘇聯、東歐的勢力範圍,甚至成了中東和平進程的最關鍵角色。奧巴馬並非毫無回應,但以為針對俄羅斯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加以制裁,就能令對方就範,明顯是過份天真,不但低估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也低估了普京訴諸軍事力量的決心。結果在奧巴馬卸任時,美國在東歐、中東的影響力,都已大不如前。
奧巴馬對敘利亞內戰優柔寡斷,部份原因是不希望捲入另一場戰爭,而從伊拉克撤軍,也是他的堅持之一。但是,出兵伊拉克的布殊,畢竟沒有令9/11再出現,美國人一度覺得比從前安全。雖然布殊時代的蓋達,也有號召各地支持者進行襲擊,但卻沒有奧巴馬時代的大量難民,作為在各地的潛在發展對象,這也令理想主義在這年頭更沒有說服力,間接令全球變得更不安全。保守派多認為,奧巴馬對此難辭其咎。
最後,即便在對外經貿領域,奧巴馬也被保守勢力抨擊。他極力推動的各項雙邊、多邊貿易協定,都被視為進一步拉大美國貿易逆差、讓美國損失就業崗位的元兇。以美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協議在2012年生效,兩國均大幅削減進口商品關稅,是為奧巴馬對外經貿政策的樣板,也是 TPP 的範例。然而至2016年,美國對南韓出口下降、進口急升,對韓貿易逆差較四年前增加了115%,根據「貿易-就業」換算比例,這一逆差等於造成美國失去十萬個就業崗位。這已是較沒有爭議的部份,談到北美貿易協定、TPP、TTIP,對立就更尖銳。
奧巴馬支持者們堅持「奧巴馬主義」有原則、有遠見,但在右翼史觀眼中恰好相反,奧巴馬外交無疑過於軟弱、缺乏決斷,而且不以美國利益為依歸,因此期待特朗普修正的,大不乏人。奧巴馬任內最大的外交遺產,居然是現實主義、右翼外交的全面復興,即使在自由主義者眼中,也是何其諷刺。
小詞典:亞太戰略再平衡(Pivot)
奧巴馬力主的美國外交大戰略,旨在將美國軍事、經濟和外交資源向亞太地區傾斜分配,強化美國在亞太的存在感與領導力。理論上,戰略會通過美國與亞太地區諸多盟友之間的雙邊協作、以及多邊貿易框架 如TPP 等實踐,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直缺乏足夠資源支持,成效有限,其意圖也備受中俄懷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