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星期二

俄羅斯黑客、特朗普與奧巴馬

特朗普上任前夕,美國聯邦調查局向奧巴馬提交對俄羅斯黑客活動的調查報告。根據這份調查報告,俄羅斯對這次美國大選密切關注,並在希拉莉呈現優勢時,逐步發動針對希拉莉陣營的網絡攻擊,並在網上大肆散播抹黑希拉莉、民主黨的言論,令美國選民對民主黨,乃至整個大選過程喪失信心;為此奧巴馬高調出擊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特朗普在「受惠人」嫌疑下,最終也改口說「俄羅斯黑客帶來威脅」。

奧巴馬的姿態,不少人認為是為了制約特朗普、設定國內議題;其實,同時也是向國際社會喊話。首先似乎是希望把美俄鬥爭鎖定為未來的美國外交主軸,但普京明顯有備而來,反應克制,不但沒有驅逐美方外交官報復,還藉此嘲笑奧巴馬是跛腳鴨政府,期待特朗普會「撥亂反正」。

奧巴馬同時提示盟友

其實,外交界不少人覺得奧巴馬小題大做:聯邦調查局( FBI)前情報員法夫羅(Kevin Favreau)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透露,美俄兩國自冷戰至今,情報戰從未停止,雙方互遣情報員的戲碼也不止一次上演;也就是說,選擇高調反擊還是私下角力,完全是政治主導,跟情報戰本身無關。

與此同時,奧巴馬也可以向歐洲盟友作出溫馨提示,特別是德國、法國都在今年大選,結果對全球局勢影響巨大。目前,兩國均呈現「建制派 vs 極右反建制派」的局面,與去年美國大選如出一轍。假如極右派獲勝,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可能根本逆轉,歐盟甚至可能解體,那時候,俄羅斯滲透東歐各國再無顧忌,這無疑是對俄羅斯地緣政治有利的大事。因此,奧巴馬可說是向法德預警,讓她們先發制人處理俄羅斯黑客,找到先例和「合法性」;就算俄羅斯黑客沒有真正行動,也可以讓法德建制派處於道德高地,加以宣傳。

說到網戰,美國這些年來談論更多的對象並非俄羅斯,而是中國。不過中國黑客的行動目標往往是美國企業的商業、技術機密,而不是明目張膽的影響選情。奧巴馬高調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也是向中國間接警告:不要把網戰範圍延伸到政治層面,否則美國不會就範,還可能在商業層面作出報復,後者是北京十分在意的範疇。然而,目前似乎傾向「親俄抗華」的特朗普,卻隨時可以把公式逆轉運作:強調中國黑客對美國商業的威脅,比俄羅斯黑客對美國政治的威脅更大,把網絡戰爭矛頭指向中國。美國今天的民情,看來這方向更有民意支持。

無論如何角力,都不能否定一個現實:網絡戰爭已成為國際關係的常態,影響越來越大,也會成為各國的主戰場,「網兵」也會成為各國軍隊的正式兵種。由斯諾登到俄羅斯、中國黑客,都可見國防的定義已被顛覆,但怎樣通過他們和傳統外交互動,卻未有既定程式可援。因此奧巴馬、特朗普怎樣對待中俄黑客,正為這種「網上、網下」國際關係互動設下先例。

小詞典:網絡戰(Cyber War)

近年進入戰爭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概念,指一國對另一國網絡進行有目的滲透、破壞的敵意行為。網絡戰的內容包括刺探國家機密、干擾戰時通訊、破壞基礎設施網絡等,同時「影響敵國網絡輿論」也成為新興網絡戰手段。目前,美、俄、中等國都成立了網絡戰爭司令部,其他國家也已逐步跟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