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長時間離開香港,遠距離看見香港的人和事, 感覺也不同起來。身邊不少朋友始終希望香港回到九十年代的黃金歲月,也希望那些年的和諧社會、精英治港、「大和解」可以重現,因此,往往對自己其實毫無話語權的事(例如特首選舉),予以情感投射。
然而,現實政治是純粹理性的計算, 因為希望社會回到某狀態,而憧憬相應形象的救世主,這種思維,是有違邏輯的。筆者對香港沒有研究,倒不如從一個大家熟悉的案例談起:日本戰國時代末年的關原之戰。
無論對商場中人、還是電腦遊戲世代而言,關原之戰都是永恒的經典。戰爭背景很簡單:一度控制全日本的豐臣秀吉病逝,兒子豐臣秀賴年幼,權臣「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不斷擴大勢力,取而代之、成為「真命天子」之勢明顯;強烈効忠豐臣家、討厭德川家手段、希望返回舊時代的石田三成用盡全力抗衡德川,拉攏天性謹慎的「老好人」毛利輝元做名義上的統帥,最終演變成兩軍對戰,德川的東軍戰勝毛利和石田的西軍,掃除統一天下的障礙,建立幕府,10年後,更對豐臣家趕盡殺絕。
這場戰爭的背後,不但是兩大陣營的外交戰,更是每一個大小大名的人生交叉點,充滿人性和利益、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當然,關原之戰的性質、規模本身,都完全不能跟香港周邊環境比較,但以下重點,不知怎的,卻似對當局者迷的當局者不無參考價值。當然,筆者不了解當下香港政治的人和事,不要對號入座。
1. 石田三成以「大義」號召支持豐臣家,把德川標籤為欺負孤兒寡婦的奸臣,以為當年受豐臣秀吉「恩惠」的人會報恩,相信要不是德川家康野心勃勃,豐臣政權完全可以維持,以為只要鏟除德川,就天下太平。事實是,德川也有自己的「大義」,那就是擁有比孤兒寡婦更能穩定天下的能力和實力;相對豐臣秀吉晚年窮兵黷武、遠征朝鮮,德川隱隱然承諾一個太平盛世,讓大名和人民休養生息(無論太平的前提是什麼手段也好)。基於這一點,無論在大名、還是平民當中,支持德川的「民意」並不少,而且帶有威脅的壓力,即使沒有這個人,上述呼聲,也依然存在。雖然其出現與德川有關,卻不是無中生有製造出來,即使是「西瓜靠大邊」,也隱含對穩定的追求。
2. 石田三成失敗的主因之一,是自己定義的道德標準太高,不懂得水清則無魚,不但沒有拉攏對方陣營的邊緣人物,還造成「豐臣建制派」內,有一大派系(「武功派」)對他恨之入骨,而他們都是手握兵權的武將。不少對德川毫無好感的人,也是因為不滿石田,才加入東軍。回看石田被憎恨的原因,很多都很無辜,包括不知不覺破壞其他人的既得利益等。然而原因是甚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一個「建制派」內的派系不惜全力破壞,而這個派系又是諜報、離間、暗殺諸般手段都會使用的「武功派」,那就算讓石田、西軍暫時得到勝利,也依然後患無窮。
3. 「西軍」論牌面、佈陣、人選,其實並不差:豐臣秀吉委任的「五大老」當中,三人都是西軍;參加西軍的西部大名、名將大不乏人,而且掌握地利,理論上不只有力一戰,就是戰敗,也有條件東西長期割據。然而,只要仔細看內部名單,就會發現西軍主力和東軍的淵源十分深厚,他們參戰,只是為了延續自己家族的勢力,表態其實談不上投機,只是為勢所逼,總之不是為了出死力。所以戰爭開始前,西軍高層就一個個的向德川家康提供情報,以便一旦戰爭失利,得到「諒解」,起碼可以討價還價謝罪;主帥毛利輝元雖然承諾作戰,但不少家臣反對和東軍完全翻臉,出兵徒具形式,卻希望等到勝負分明時才出場。石田三成不了解人性,自然全盤算錯。真正會出死力的人,例如石田三成本人,則是德川不會接受的人,但這些人始終太少。而且對家不會接受,總有其原因。
4. 「西軍」戰場上潰敗的真正關鍵,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小早川秀秋倒戈,石田三成雖然也有防備,但始終以為小早川這種身份,為害怕天下物議,是不可能倒戈的,而小早川也確實成了數百年來日本「二五仔」的代名詞。然而在小早川的計算角度而言,卻並非不能理解:假如西軍勝出,而當權的石田看不起自己,豐臣政權延續下去,雖然獲承諾出任「關白」,但自己吊兒郎當的作風,還是朝不保夕,加上已建立的政權內部位置有限,反而倒向大舉發展的東軍,可能更有空間,甚至足以成為一個陣營的首領。雖然最終小早川英年早逝、受盡罵名,計算似乎落空,但會這樣想的「自己人」,其實很多。
5. 假如關原之戰發生在戰國時代之初,群雄爭天下之心強烈,可能很多人希望戰爭延續下去,無論哪方弱勢,都會得到意外助力。但那時的日本亂到一個臨界點,「主流民意」情願和平、穩定,而不再管統治者奪取政權的方式有沒有問題,「西瓜效應」,就會倍增,趕渾水的人就會大減。關原之戰期間,希望渾水摸魚的實力派大名只有兩個:北部的伊達政宗、南部的黑田如水,他們都希望重回戰國時代,讓自己可以爭天下。但其他大名無論屬於哪一軍,都情願儘快回到和平,希望勝負儘快揭曉,不要作無謂的損傷,包括強調俠義家風、夾擊德川的上杉景勝,也很快接受東軍戰勝的事實。結果,關原大戰居然一天內就落幕。
6. 石田三成的目的假如是存續豐臣政權,他無疑完全失敗。假如沒有他的努力,豐臣家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卻可能更高:豐臣秀吉之前統領群雄的織田家,就有後人作為一個普通大名存續下去。然而,因為石田三成他把豐臣家和德川家放到完全對立面,任何人再要用柔性身段保存豐臣家的元氣,已不可能;但沒有關原之戰「引蛇出洞」,年老的德川家康就是再多陰謀詭計,也只能東贏一點、西拿一點,卻很難在有生之年,大規模對所有大名的勢力範圍重新佈局。即使豐臣家作為普通大名維持下去,依然能維持道統,假以時日翻盤,並非不可能,正如加入西軍後的島津家、毛利家,也能作為「外樣大名」維持下去,終至幕府末年成為倒幕主角。唯有不懂隨緣順勢而去,矛盾變得如此尖銳、你死我活,迴旋空間,就不存在了。
小詞典:大阪之陣
關原大戰結束後3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德川幕府。殘存的豐臣家繼續以大阪城為根據地,成為德川家眼中釘。1614年,德川家康藉口「鐘銘事件」,說豐臣家詛咒家康,出兵大阪城,發動「冬之陣」,雙方簽訂和約後,德川軍拆毀大阪外城,然後再藉口復戰,是為「夏之陣」,最終城坡,豐臣秀賴切腹自殺,豐臣家男丁被全部處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