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潘基文會成為南韓總統嗎?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已離開聯合國大廈,從紐約回到風雨飄搖的祖家南韓,坊間對他角逐總統抱有相當期待。究竟他在聯合國的職位是否真的是在本國從政的資本?

其實,國際社會對潘基文的評價十分一般,聯合國中人不少認為他「缺乏決斷力、過於低調」,與前任秘書長安南相比,遜色不少。原因之一是,他任內適逢聯合國出現信任危機,例如敍利亞內戰令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伊斯蘭國」(IS)坐大、歐洲各國爆發人道主義危機、政壇形勢逆轉,唯一可以進行跨國協調的聯合國,卻一籌莫展;潘基文很少積極斡旋中美俄等大國,讓聯合國安理會處理實質問題,類似期望落差還在斯里蘭卡內戰、南蘇丹衝突、也門戰爭等出現。

此外,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他任內爆出性侵醜聞,涉事人員遲遲未受處分;維和人員又把霍亂帶到海地,造成9000多人死亡,聯合國也拒絕道歉。這清單要認真算,還有不少。

不過,潘基文也有自己的強項,在毋需即時反應的長期結構性議題,他是有一定成績的。聯合國在國際扶貧、氣候問題等領域的工作,都在他任內取得長足進展;尤其是《巴黎氣候協議》,在潘基文就任之時,聯合國官員視之為「不可能的任務」(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還剩下多少,自當別論),只是這些議題不及國際衝突那樣吸引目光而已。

至今,潘基文未有明確表態參與南韓大選,不過他在南韓似乎受到相當肯定;而這份肯定,與他具體表現的關係有限,更多是本國人民的移情作用。他是首位韓裔聯合國秘書長,亦是兩韓執掌國際組織的最高位者,能任滿任期,在民族主義盛行的南韓,已大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近十年南韓政潮不絕,潘基文置身事外,與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網沒有糾葛,這「外人」身份,也正是此刻南韓人民呼喚的清流。根據「閨蜜門」爆發前的去年民調,潘基文在疑似候選人中支持率排第一,高達28%,遠超排第二的反對黨領袖文在寅 (16%);明確參選的後者在去年底民調升至26.8%,還在遲疑不決的潘基文還有21.5%,潛力依然十足。

潘基文返回南韓政壇的最大阻力,除了個人決心,就是具體操作問題,不過往往是這些最難解決。目前他在南韓沒有嫡系、沒有組織,若競選總統,必須與現有黨派合作。他屬保守派陣營,本來順理成章的夥伴,當屬朴槿惠的新國家黨,但「閨蜜門」令其民望一落千丈,潘基文民調下滑與此也有關係。早前有三十名新國家黨重量級議員退黨,組成「改革保守新黨」,有意邀請潘基文加入,一些反對黨也可能爭取他。捲入現實操作後,民望會否急速下滑,就是另一挑戰。

像潘基文這樣,可能從國際組織關鍵職位卸任後「空降」回國成為領袖的案例,其實不多,近期例子,令人想起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2011年,巴拉迪在埃及國內局勢動蕩時,回國參與反穆巴拉克示威,一時間成為反對派領袖,革命成功後,成為埃及臨時政府副總統。然而不久臨時政府鎮壓示威民眾,巴拉迪辭職抗議,從政經歷就此不了了之,此前他的諾貝爾光環,早已褪色不少。巴拉迪的經歷對潘基文不無啟示:國際組織的管理與國家內政治理畢竟不同,若缺乏國內政治實力,無論國際聲譽多麼響亮,終究是「離地」的。同期從世衛領導人位置退下來的陳馮富珍,為何在祖家香港的民望不及潘基文在南韓,亦同樣值得深思。

小詞典:改革保守新黨(Bareun Party)

2016年末南韓新晉政黨,由執政黨「新國家黨」分裂出來的三十名議員組成,他們都反對朴槿惠,希望從政潮中自保,令南韓政壇變成四分天下。政黨立場與新國家黨都屬於保守派,目前在南韓比後者得到更多民意支持,可望在來屆大選扮演關鍵角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