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薩達姆才是伊拉克文物保護者?

昨天談及敘利亞阿薩德家族矢志推動「大敘利亞民族主義夢」,因而積極保育亞述文物,以作為捍衛民族主義的象徵依據。「伊斯蘭國」近日的文物破壞行動,也包括位於伊拉克的亞述古城尼姆魯德。跟阿薩德父子一樣,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也積極保育國內歷史文物,而他更著重古巴比倫帝國,甚至自居為「古巴比倫帝國繼承者」。雖然他的殘暴無可爭議,但保育行為卻不能一筆抹殺。

薩達姆來自「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與敘利亞復興黨本為一家,雖然後來鬧翻,但都堅持世俗主義、泛阿拉伯主義路線,目標也是統一阿拉伯地區。這並非單純的口號:薩達姆穩定國內遜尼派和什葉派矛盾的方法,正是利用古巴比倫帝國,來建構一種跨遜尼、什葉兩派的「伊拉克民族主義」身份。

薩達姆任內多次強調巴比倫帝國過去的輝煌,而且有不少行動支撐。1983年,他重建了巴比倫古城,並把刻有自己名字的磚塊,砌在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古蹟之上,此外磚塊還有「伊拉克守護者」、「巴比倫古城於1987年完成重建」等等字眼。他甚至來個「穿越時空」,命人在城門上,繪上自己與巴比倫皇帝尼甲格尼撤二世(Nebuchadnezzar II)並列的畫像。

巴比倫帝國有一道名為伊什塔爾門的城門,一度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早已不復存在。薩達姆卻興建了一個較小的城門複製品,作為博物館入口。這些人為加工不可能被保育專家認同,品味也頗為低劣,但某程度上,起碼體現了對文明的尊重。

敘利亞的阿薩德公開表示崇拜阿拉伯英雄薩拉丁,以示自己的泛阿拉伯主義者思想屬正統,而薩達姆更簡單,乾脆把自己比喻為薩拉丁。他的戰爭大都是以泛阿拉伯主義之名進行,例如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官方說出兵是為了保持「海灣的阿拉伯特性」,抗衡什葉派擴張;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薩達姆宣稱是為了重奪「歷史上由伊拉克擁有的科威特」,作為復辟阿拉伯民族和巴比倫帝國的重要一步。

雖然今天伊拉克四分五裂,薩達姆政權一去不返,但他的意識形態和崇古作風的影響,卻不容低估,美國著名學者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就認為,伊拉克民族主義激起當地的反西方浪潮,才是令聯軍不得不撤出伊拉克的主因,而沒有薩達姆通過古蹟大力洗腦,「伊拉克民族主義」是建構不起來的。現在「伊斯蘭國」大舉破壞伊拉克古蹟,半壁江山的伊拉克政府卻要加速復修、開放另一方的博物館,為的就是維持伊拉克民族主義的道德高地,以免整個道統被剿滅。由是觀之,假如只有薩達姆和「伊斯蘭國」兩個選擇,伊拉克人民和考古學家的傾向,就不言而喻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