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全球領袖幾乎一致高度評價,顯示的重視乃近年罕見,連年前的戴卓爾夫人喪禮也比下去。雖然不同評論員對李氏政績也不乏批評,但他的下列貢獻,幾乎都是以一己之遠見改變歷史,我們必須設身處地代入他的處境,才能明白箇中難度所在:
1. 在複雜的區域環境中,確保新加坡獨立,不被鄰國吞併。新加坡並非必然存在的國家,類似身份的前海峽殖民地都被併入馬來西亞,印尼也一度要顛覆新加坡政權,李光耀要依靠不同大國和這些喜怒無常的鄰國周旋,本身就是最頂級的國際關係挑戰。
2. 大規模發展軍備,推行軍訓,提升自衛能力。不少人認為新加坡軍隊不過做做樣子,其實新加坡軍費開支甚高,武備也頗為先進,早期沒有大國肯為它訓練軍隊,李光耀卻懂得請以色列人偷偷培訓,也懂得利用台灣基地,這都是一般政客沒有的大格局。
3. 建構新加坡身份認同,讓新加坡華人保持英語傳統,產生不同於中國人、也不同於英國人的身份,從而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到目前為止,新加坡華人也許是全球最成功融和東西文化的一群,隨著香港的沒落,這優勢可能成為全球獨家。
4. 設定基本人口公式,讓新加坡永遠存在大約1/4的非華人人口,保證國家維持國際化的語境和環境,卻又能避免馬來人、印度人、西方人等反客為主,而且對吸引精英移民有獨到心得。李光耀曾說過,假如純粹實行民主,新加坡可能出現親共傀儡政權,所以需要什麼人、不需要什麼人,都是精心計算。
5. 建立了在區域當中最穩定的政體,雖然被批評為家長式管治,但起碼保證了基本穩定,這在東南亞當中已是難能可貴。基於這份穩定,新加坡經濟才能急速發展,營商環境才有可測性,也能吸引鄰近腹地的資源。
6. 雖然政治行威權主義,但經濟卻推崇自由經濟,令新加坡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一躍而成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與香港相比,新加坡更能結合政府和市場的優勢,比香港更積極和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吸引國際組織設立總部,到了今天,相對優勢明顯不過。
7. 雖然不相信完全民主,但堅持實行普選,明白釋放民意的重要性,這是一般威權政權做不到的。由於新加坡政體容許民意宣泄,政府就不可能放棄高福利政策,令房屋、教育、醫療等福利在鄰近地區首屈一指,選民縱有不滿,也承擔不起推倒重來的風險,穩定繁榮就這樣建構起來。
8. 利用關鍵小國身份參與地緣政治,在中美兩大勢力之間遊走,定下了經濟依靠中國崛起、戰略依靠美國保護的「對衝政策」,這政策也廣為東南亞國家倣效。而且在東盟、印度、伊斯蘭國家等的大棋局,新加坡都要承擔調解角色,確保自身重要性得到彰顯,這是各國元首都不敢忽略新加坡的主因。
9. 有意識建立屬於亞洲的意識形態,以抗衡被西方價值觀同化,對推進全球化時代的多極發展有直接貢獻。但與此同時,他也抗拒以中國模式輸入新加坡,行的是現實主義,目的只是避免任何單一意識形態主導世界,對儒家價值觀並非有不可動搖的信念,這是任何學者都不能簡單歸類的智慧。
10. 雖然建立了大量規則、建制,卻有打破框架的勇氣,例如力主新加坡興建賭場,在講求倫理道德的新加坡傳統社會,就只有李光耀有足夠視野和威望一錘定音;容許新加坡出現紅燈區,也可作如是觀。這為後來者確立了靈活變通、反教條主義的榜樣,確保只要政府有執政能力,就能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能快速應變。這些貢獻,有哪些是我們的領導能做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