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星期二

一帶一路之俄國是敵還是友?

本欄日前提及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其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由西安出發,經過中亞地區數個大城市,抵達俄羅斯的莫斯科,再轉至歐洲。雖然一帶一路此戰略被普遍認為是中方平衡美國「重返亞太」之舉,但它對俄國的影響將更微妙。

中國官方論述指出,中方會加強跟俄方經濟合作,普京提倡的「歐亞盟」與「新絲路」可以互補。中國學者公開也大多如此論述,例如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的李靜傑認為,俄羅斯作為新絲路其中一個重要國家,是中國優先投資的方向,一帶一路只會為俄提供商機云云。

然而,實情卻可能剛好相反。新絲路途經的中亞五國一直走多元外交路線,在美、俄、中之間平衡博弈,由於戰略資源豐富,已被學者視為「新大棋局」,較百多年前英俄在中亞的爭奪更複雜。

儘管相關國家從前屬於蘇聯,但並非單純的俄國勢力範圍。美國自九一一事件後,也視中亞為反恐基地,例如租用吉爾吉斯的馬納斯國際機場為空軍基地(該基地直至去年才關閉),便常遭中俄民族主義者拿來做文章。

俄影響力降 華有機可乘

中國在中亞各國對能源的爭奪,也與俄國構成正面衝突。本身資源充裕的俄國爭奪中亞能源,並非為了自用,而是旨在製造與其他大國討價還價的槓桿。所謂「其他大國」,基本上就是中國。俄國部分天然氣從中亞以低價入口,再高價轉售到歐洲。相較下,中亞國家更願意把天然氣賣到中國。

對中亞五國而言,中國的財經體系,無疑是俄國的理想補充、乃至替代品,莫斯科與上海的經濟實力不可同日而語。再者,近期俄國出現盧布危機,也波及中亞各國,中國的進入更成為及時雨。

中國已成為中亞最大的經濟夥伴,2012年跟中亞地區的貿易達到460億美元,是俄國在當地的兩倍。中國分別在哈薩克及烏茲別克投資300億與150億美元,又向土庫曼與塔吉克借出80億及10億美元,再把與吉爾吉斯的關係提升至戰略層面。這些發展不太為本地媒體所報道,卻是外交界的大事。

自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危機發生後,中亞各國對俄方的態度也顯得警惕,因為多少也憂慮普京會照辦煮碗。哈薩克東北部都是俄裔聚居地,人數達四百萬之多,說不準「克里米亞模式」也可能出現,而且中亞商人對大舉湧入的廉價俄國貨物也有所抵制。雖然中國同樣會大量傾銷,但起碼沒有帶來國家安全威脅,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就說過,假如「國家安全」受衝擊,會毫不猶豫退出「歐亞盟」。俄國智庫敏秦科諮詢公司也警告,當西方制裁俄羅斯及製造盧布危機,令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下降,只會令中亞倒向中國的一帶一路。上述預言恐怕會一語成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