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星期五

台南的香港移民

日前在台南,走進一所主打地下音樂的咖啡店,店主是一對年輕香港伴侶,從前也是音樂人。聊著聊著,他們的故事雖然平淡,卻令人思緒起伏。

他們說,自從梁振英當選,就立定決心離開香港,覺得香港已很陌生,而且城市中人怨氣甚重,整個地方變得不宜居。有意移民的人不少,他們走到台南,卻是喜歡那裏民風純樸、生活指數合理,沒有台北那種大城市的煩囂,可以安然恬淡的活下去。

生活指數,究竟怎樣才算「合理」?他們說,兩個鋪位用來開咖啡館,加上二樓的居住空間,加起來,每月租金也不用港幣四千。而且,還不是最低的,台南另有更優惠的價格,去到台東就更便宜。這價錢,在香港,甚至租不了一間劏房。

至於香港早已不存在的社區、鄰舍關係,在台南卻是常態。他們說,附近鄰居最初老是擔心他們經營不下去,經常專門過來買咖啡喝;當地江湖朋友也不時噓寒問暖,沒有收保護費也自動提供「保護」,以確保沒有本地人找他們麻煩。店內養了三頭貓,都是從香港帶來的,這些貓似乎也融入了環境,無人看管時,也懂得到鄰舍串門。

小店的品牌是售賣獨立音樂唱片,所有CD都可試聽,也有按國籍分門別類的專業推介。雖然香港的獨立音樂圈子人數不多,但在台灣卻十分盛行,有大量現場表演音樂的小型酒吧,這種live house文化,產生了崇尚多元的台灣文化圈,因此越來越多香港文化人喜愛台灣的土壤。一些希望走非主流路線的香港文化人,已視台灣為主要發展空間,對香港的單一主義幾已絕望。

香港的主流飲食空間強調「討厭政治」,台灣的咖啡館卻有社會參與的傳統,近年最熱門的主題是支持無核化。這間香港人開的店寄放了台灣公投的大量資訊,政治立場鮮明,卻不會有人找麻煩。想起到過某香港咖啡店,因為掛了黃絲帶被顧客騷擾,對比不可謂不強烈。

這樣的配套:租金、社群、氣氛、文化、社會參與,幾乎就是理想的人生。我們在香港營營役役,常奢望供樓上岸、衣食無休後,才追尋自己的興趣,殊不知在現代社會的遊戲規則,就是有幸達到那境界,人早已被折騰得七勞八傷,再也沒有正常人的靈光。這樣的遊戲規則,難道不應打破?看他們在台南賺的錢,可能不及一般香港中產的十分一,但享受的生活品質,卻可能十倍不止。

我一直希望在台灣開咖啡店、兼營民宿,算是圓夢,但客觀事實是,此刻不可能全職做這事。不少朋友知道,都說願意到台灣幫忙打理,但我不禁想,為甚麼要在這裏辛苦賺錢,卻供其他人過自己的理想生活?這樣的這些問題,想下去,自然都沒有答案。畢竟很多事,都是徒勞無功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