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談談摩洛哥大笪地

提起旅遊勝地,假如還是想起東京、巴黎與米蘭,未免了無新意。TripAdvisor今年「十大最受歡迎旅遊點」榜首,赫然是港人陌生的北非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ch),剛巧筆者不久前曾到當地,對這地方之魅力別有體會。

馬拉喀什有「南方珍珠」之稱,分新城與老城兩區,人口近百萬,過去以皮革業為經濟命脈,近年由旅遊業主導。從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坐3至4小時火車,便到馬拉喀什,這也是沙漠邊緣的最後一個大城市。雖然火車現代化,但不時滿座,只剩企位,筆者與地人逼在一起,席地而坐熬過數小時,才進入那神奇國度。

當地自然有一系列文化古蹟,但最具特色的,反而是一般購物團遊客不會有興趣的舊城廣場。

那是全非洲最大廣場,每晚入夜才是黃金時段,到了零時還有數千人在那裏,既有本地人,也有來自各地的遊客。由於摩洛哥處於數個文明交滙點,遊客既有來自歐美國家與亞洲經濟體,也有阿拉伯穆斯林或南部非洲的黑人,操什麼語言的人都有,也有衣着及面紗保守程度不同的婦女,在廣場都能和平共存。

廣場除了有各種食物與源源不絕的鮮榨果汁,還有非洲鼓、傳統舞蹈、民歌、算命、紋身、弄蛇及玩猴等不同攤檔,堪稱活的博物館,實在是field study的寶庫。不少遊客來到馬拉喀什,不是為了任何名勝,只是為了廣場的夜晚。曾幾何時,與香港一個地方的感覺頗相像,那自然是大笪地了。

發展旅遊 兼顧民生

TripAdvisor近年旅遊勝地排名趨勢,開始重視旅客的體驗及心靈滿足,多於物質享受,令馬拉喀什一類城市愈來愈受青睞。但純粹獵奇性質也是難以普及的,要成為遊客區,還得政府充足支援,而摩洛哥也做得頗到位。

按世界旅遊組織(UNWTO)去年數據,非洲最受歡迎旅行地正是摩洛哥,其次為南非、埃及、突尼斯。世界經濟論壇分析140個國家資料後,認為摩洛哥是全球第3招待旅客最周到的國家,僅次於冰島及紐西蘭。

愛看電影的人,定知道《北非諜影》的背景,正是在摩洛哥的最大城市、人口達300萬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但其實當地沒什麼給旅客遊覽,頂多是有一間10年前才開張的Rick's Cafe供影迷朝聖。

摩洛哥旅遊業的真正寶庫在於文化。前年,摩洛哥政府發表旅遊政策文件Vision 2020,當中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可持續發展」及「生態旅遊」,即旅遊發展要顧及訪客對當地民生的影響,特別是摩洛哥水源、能源都有限,不能因接待遊客而犧牲當地人利益,遊客不能凌駕當地「原風貌」(authenticity)與民眾生活的幸福。

馬拉喀什廣場便是「原風貌」最佳體現,舊城旁的撒哈拉沙漠也被摩洛哥政府列為重要資產,設有10個國家公園保護。基於有關認知,文件提到旅客數字應設上限,以平衡上述目標,並列舉一系列可持續發展指標。

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著有《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一書,提出社區與人文關懷並存的概念,寫下這句:「不是打造出只讓100萬人來訪一次的島嶼,而是規劃出能讓1萬人造訪100次的島嶼。」似乎摩洛哥不單有這種意識,且能說到做到,古蹟都是活生生的,而非重構欺騙遊客。只要當地能避過「伊斯蘭國」(IS)一劫,受歡迎程度相信會愈來愈高,若然廣場出現一兩個炸彈,苦心經營多年的氣氛便可能蕩然無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