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1日星期四

中國的「脫北者」政策(下):未來篇

昨天談及中國昔日的「脫北者」政策,而這政策於2012年金正恩上台前後,就逐漸發生變化。
當年1月,內地主流媒體騰訊高調報道一個「脫北」家庭在中國東北生活的經歷;根據以往演繹,這些「非法入境者」要是被發現長居中國,是要被遣返的。當年4月,日本《讀賣新聞》引述中方官員表態稱,中國已暫停遣返「脫北者」的政策,原因並非人道主義,而是北韓未就當時試射火箭的行動知會中國,「罔顧中國利益」。

這些還是放風,到了2014年,政策就變成明示。當年在中國—老撾邊境,中國警察逮捕了11名「脫北者」,卻把他們悉數釋放,並交給南韓政府,這被國際社會視作中國對「脫北者」政策重大轉變的預兆。今年4月,13名在北韓駐中國餐廳工作的服務員集體出走至南韓,引起極大轟動,北韓也極其不滿,宣傳是「非自願行為」。中方在新聞發布會卻罕見強調:「這些人持有的都是有效身份證件,合法出入中國國境」,意味中國首次正式公開承認,並未阻止「脫北者」自中國前往南韓。

中國對「脫北者」的態度轉變,自然與中朝關係變化的大趨勢密切相關。金正恩上台前,中朝關係一直較為穩固,而把「脫北者」遣返的政策,亦是應朝方要求。然而,金正恩在「半島無核化」等關乎東北亞地緣局勢的核心問題上,與中國的政策立場漸行漸遠,而且處處顯示出自把自為的作風,令中方也要還以顏色。

北韓在核試驗和飛彈試射時,都不再知會中國,這不但是面子問題,也是宣告北韓把中國也視作「潛在防範對象」。自此在中國國內,「放棄北韓」的聲音漸起,而中國也開始逐步加強對朝制裁——雖然在南韓角度而言,這些制裁毫無成效、對大局也毫無改變,但起碼在逐漸停止遣返「脫北者」一事,中國是釋放了強烈訊號的。與此同時,在過去兩年,中韓關係迅速升溫,韓方在接收來自中國的「脫北者」後刻意保持低調,不刺激北韓,也是中韓默契的證明。

假如香港「脫北者」事件發生在數個月前,大概只需要兩個星期,那位數學天才就可以到達南韓。可惜中韓關係剛因「薩德」事件趨於緊張,國內響起制裁聲音,一時間與北韓的關係又有復燃跡象。雖然在操作層面上,那位「脫北者」離開南韓領事館後、在前往機場途中被中國押返北韓的可能性接近零,但出於外交規律,要不是中國有訊號放行,他始終要住在領事館內。對外交操作而言,這是向兩韓傳遞訊息的最佳中介,既沒有什麼具體風險,也不需成本,唯一代價是要那位學生無了期等待。至於是數周、數月還是甚至經年,就只是統計數字了。

說到這裏,不得不分享一則朋友陳志宏博士提供的段子,在我的Facebook專頁和微訊分享後,反應十分熱烈,雖說是故事劇情,但恐怕現實也沒有太大差別。在此祝福那位「脫北者」的父母熬過去:「18歲男生的爸爸是金日成大學的數學教授,見盡體制的荒謬,他只想到用知識幫助兒子獲得自由。於是,兒子天天苦練數學,並從數學思維學會明辨是非,他知道只有最頂尖的選手才可以上互聯網,更頂尖的才可以有出國的機會。終於,機會來了,父親流淚送行,父子都知道可能從此永別,父母親也將萬劫不復。奧數的考卷帶領青年投奔自由……」

小詞典:North Korea Freedom Coalition

一個致力於北韓人權狀況和「脫北者」人權的國際組織,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該組織長期於美國國會遊說,希望美國對平壤政權採取更嚴厲的制裁手段,並呼籲國際社會對「脫北者」加強關注和協助。組織領導人Suzanne Scholte博士對中國的「強制遣返脫北者」做法強烈不滿,被認為是外部促進中國改變政策的因素之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