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星期二

孟加拉恐襲: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在歐洲各國不斷出現恐怖襲擊的同時,孟加拉上月也發生一宗極其嚴重的恐怖襲擊,但西方主流媒體的關注意欲不大,遑論華文媒體;但論切身影響,這襲擊好比打開了恐襲的東亞大門,反而必須注視。

事發地點是孟加拉首都達卡使館區的一家咖啡館,多國人質遭4名恐怖分子劫持、殺害,最終恐怖分子被全數擊斃,亦有20名人質、兩名警員喪生,成為近年來孟加拉最嚴重的恐怖襲擊。

「伊斯蘭國」(IS)一如既往,宣布對襲擊負責,但從安全部門對恐怖分子的背景調查可見,4人並非來自中東,亦未曾前往IS地區「受訓」,相信與IS並無直接聯繫。

相反,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孟加拉青年,而且是精英,在孟加拉頂級大學接受教育,日常生活和社交模式與普通孟加拉人無異,都愛出入咖啡館、與友人共同參與體育競賽,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反社會」。他們的家庭亦正常、世俗,父母沒有極端主義思想,也不是歐洲穆斯林新移民那類邊緣人。

孟加拉安全官員認為,這事件應視作本土恐襲,與本土恐怖武裝集團Jamaat-ul-Mujahideen Bangladesh(JMB)有關;政府也發表聲明稱「IS尚未染指孟加拉國內安全,恐怖活動與宗教無關。」

問題是,JMB已形式上向IS「効忠」,所以上述分別,並不能改變是次恐襲的性質。早在IS崛起前,孟加拉社會已深受本地伊斯蘭極端組織困擾,20年前,本土極端分子又與塔利班勾結,讓孟加拉青少年出現極端化現象,他們對世俗派人士、宗教信仰少數派的攻擊從未停止。直至IS崛起,並成為極端穆斯林勢力的代言人,孟加拉本土極端主義者隨之受到「感召」,IS亦表示「JMB是孟加拉唯一正統信仰者」,把JMB納入自身恐怖網絡內。

最令人擔憂的是,即便是受到良好教育、成長在世俗家庭環境、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少年,仍然有可能被極端化,成為恐怖組織的劊子手。這一教訓並不止見諸南亞地區,在歐洲不少投奔 ISIS 的青年,也屬於家境優越的人群,極端的「理想主義」和追求獻身的「理念」,或許是其精神動力所在,而傳統認為消滅貧困=消滅恐怖主義土壤的反恐思路,卻顯得不合時宜。當本土激進組織被外來的 ISIS意識形態再激化、「加持」,悲劇就無可避免。

孟加拉和印度的情報分析人士都相信,這次恐襲,只是南亞地區大規模恐怖活動的一個開端。尤其在孟加拉,當地政局經年動蕩,政府安全部門的反恐能力十分有限,JMB 一類本地極端組織勢力很容易進一步擴張。加上同屬南亞的巴基斯坦,亦是「恐怖分子大本營」之一,一旦從前稱為「東巴基斯坦」的孟加拉、與巴基斯坦的本地恐怖組織在 ISIS 旗幟下合流,對整個南亞,都是噩夢,印度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孟加拉作為人口過億的「人口大國」,近年積極輸出外勞,新加坡就有大量孟加拉外勞工作,東南亞各國也有不少,就連香港在面對印傭、菲傭未來可能出現短缺之際,也開始輸入「孟傭」。一旦孟加拉整體社會極端化,整個東南亞、乃至東亞,都不得安寧。

小詞典:Jamaat-ul-Mujahideen Bangladesh (JMB)

1998年於孟加拉發跡的極端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在孟加拉建立「哈里發國」為目標,長期發動針對政府部門、世俗人士和宗教少數派的恐怖襲擊。2005年,JMB曾在孟加拉全國300個地點同時引爆500個小型爆炸裝置,震驚全國。孟加拉政府多次對該組織首腦清剿,但收效甚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