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星期五

香港流行曲的國際視野: 《鬼叫我窮牙》/野佬

本地組合「野佬」新作《鬼叫我窮牙》不斷提及兩個城市:「孟買」(Mumbai)和「杜拜」(Dubai),以它們借代兩個世界的差異。「慘咯做人做半世/你第時住杜拜/但我住孟買」,「You go Dubai (點解點解...)/I stay in Mumbai (點解點解...)」,就像香港人面對危難時分出階級,有些走進「天堂」、有些走進「地獄」。這樣的借代,由於一般人大多對「杜拜」Vs「孟買」有套版形象,很能深入民心。

但這兩個城市的真實一面,又是否天淵之別?卻不一定。孟買原來不是「Mumbai」,而是「Bombay」,「Mumbai」是馬拉地、古吉拉特語,1995年,民族主義政黨「濕婆神軍黨」贏得馬哈拉斯特拉邦執政權,將首府孟買的英文名稱正名為「Mumbai」,以提倡馬拉地民族意識,去除英國殖民遺產。自此再提「Bombay」的,一律被民族主義者視為「媚外」。在「Bombay」時代,孟買是印度經濟首席城市,擁有優良港口,國家儲備銀行、證卷交易中心等也設於孟買,自1991年國家經濟自由化以來,金融、服務、資訊科技等行業快速發展,貢獻了全國6%的GDP,甚至連寶萊塢亦以孟買為基地。雖然到了「Mumbai」的今天,其他印度城市迎頭趕上,但中上階層在孟買的生活,其實過得十分舒適。

至於杜拜,從前以黃金和石油貿易支撐經濟,目前則定位為國際金融、物流、盛事中心,的確比孟買富裕,但也不無隱憂。歌詞慨嘆「點解有石油但我得漁排」,其實杜拜的石油預計20年內耗盡,目前只佔杜拜GDP的2%,遠不及阿聯酋另一酋長國阿布達比的石油重要。杜拜目前靠營造紙醉金迷的氣氛,吸引全球優才,對他們而言,杜拜生活自然寫意。但對那些體力型外勞而言,杜拜的生活實在不比孟買好,炎熱的天氣、被排斥的out-class感覺、乃至富士康式的工作環境,都反映了「鬼叫我窮」的悲哀。杜拜和孟買是天堂還是地獄,終究還是視乎你屬於哪階層。對富人來說,有時住的地方越是第三世界,反而越容易作威作福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