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

在北京回顧「網絡滿洲國」神話

日前在北京參加學術會議,主辦單位名叫「國際關係共同體」,是國內研究國際關係的主要網絡,參加者以年輕學者、研究生為主,風格偏向草根,大概與牽頭人閻學通教授有關。閻學通立場傾向新左派,推演連串中美衝突,原被視為「進攻性現實主義學派」代表,近年修正觀點,創立「道義現實主義」,本欄曾有介紹(見本報去年12月2日A22頁〈閻學通的「道義現實主義」〉及3日A22頁〈揚中國「道義」 挑戰美普世價值〉)。

但這次要分享的,並非與閻學通有關,而是在京期間不時被問及有關「香港的外國勢力」,教人頗有觸動。十多年前,我曾在清華大學當訪問研究,今次也回去主持一個小型研討會,同樣被問及相關問題;加上在京親友眾口一詞,都說香港充滿外國勢力,「整個雨傘運動都是美國搞出來」。因為他們不相信,純粹的民間自發有可能具這樣組織力。

二元思維下 鬧劇變常識

一些論證外國勢力的證據,起碼是已公開的那些,通常被香港主流社會視為笑柄。這並非說港人都不相信外國勢力論,但香港畢竟還是按證據說話的地方,不能想當然。但在北京,很多正人君子與飽學之士,均相信那時候的學生領袖,獲美國研發高科技內部通訊系統進行機密交流(這系統也許存在,不過我們稱為WhatsApp)。部分吹得神之又神的秘聞,例如黃之鋒登上航空母艦,獲美軍海軍陸戰隊親自傳授格鬥術,這些典型網絡笑料,也有不少北京朋友深信不疑。

這反映的問題,已超越立場問題。冷戰時代,兩大陣營習慣假定一切不願意出現的事情,都是對家做的。此氣氛也影響到香港,一方假定什麼都是北京操控,另一方假定什麼都是美國搞鬼。這種二元對立思維方便快捷,足以解釋一切問題,因為基本上毋須證據,而真正機密也是不可能輕易取證。但若果接受了這種思維模式,一切荒謬絕倫的事都會變成「常識」。

十年前,本人寫過數篇文章,介紹一個「網絡滿洲國復國」運動,不少朋友覺得有趣,但真正明白意思的人恐怕不多。那是一個網絡笑話,有數名網民說要「復興」滿洲國,在網上民選新一任滿洲國皇帝,推出護照供申請,又把川島芳子、東條英機等放於「國家英雄與友人」欄目歌頌。我曾讓助理查詢如何購買「滿洲國護照」,獲悉「全部售罄」。如此鬧劇,卻一度被內地互聯網廣傳,變成證據確鑿的「滿獨」運動,內容更愈傳愈誇張,加入大量情節,例如川島芳子後人「川島志明」在領導運動,日本勢力背後支持,甚至連巴布亞新畿內亞反華勢力也被捲入,部分研究滿族歷史專家亦「被動員」聲討「滿獨」。

在資訊開放的地方,看到的是鬧劇;在資訊難分真假的領域,卻不難相信既有台獨、藏獨與疆獨,港獨也是順理成章,自然還有滿獨及蒙獨。韋小寶在《鹿鼎記》教導我們,要製造論述,在細節愈詳細愈好,人名及地名必不可少,只要在大方向虛化便是。說到底,外國勢力在香港自然存在,否則香港便不是國際都會。

但對北京朋友而言,閱讀「滿獨」與「港獨」的方法論,又有什麼分別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