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星期三

埃及會成為「失敗國家」嗎?

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發生後,結局反而是整個地區陷入空前混亂,激進勢力興起,而民主遲遲未來。曾被寄予厚望的「革命樣板」埃及,局勢越發不堪,情況令人擔心。

埃及國內本來就由兩大派對峙,一派主張世俗化,一派主張伊斯蘭化,雙方之水火不容,原來就不是民主制度能輕易調和。問題是這兩派領袖都沒有大和解的念頭,當權時越走極端,經民主程序上台的穆斯林兄弟會穆爾西如是,想不到策動政變把他趕下台的軍政府反撲得更徹底,不但禁止穆斯林兄弟會參與政治,還把穆爾西判死刑。兄弟會雖然被西方國家視為激進團體,但只要能合法參政,起碼會產生溫和派系,但現在被全盤否定,無異於把他們全體趕向極端。

這情況似曾相識,在伊拉克就出現過一次。十年前薩達姆被美國推翻後,伊拉克反對派認為大報復的時候到了,說服美國進行「去復興黨化計劃」,把所有曾為薩達姆政府工作的公務員全體解僱,下令所有復興黨員不得參政。原來代表全國精英的復興黨走投無路,結果輾轉衍生出今日的「伊斯蘭國」。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目前正被軍政府大舉搜捕,似乎也向同一方向邁進。而他們的基層支持者極多,一旦激化,不單可以輕易裂土立國,還能輸出革命。

更嚴重的是,埃及年輕人失業率自「阿拉伯之春」後一直高企,15至24歲的年失業率由2010年的26.3%,上升到2013年的近40%,同時還有近半人口活在貧窮線下。大量貧困青年在街上游手好閒,往往是社會不穩的徵兆,在和平時代,也會成為黑社會的招募對象,現在則成了激進組織的新血。「伊斯蘭國」對此特別有一手,對投效的青年管食管住,還有上向流動階梯,遠不是埃及政府所能競爭。何況今天的埃及政府自顧不暇,也管不了那麼多。

這類情況,用學術語言來說,很容易「從量變到質變」,而這在埃及恐怕已出現。埃及除了主流的穆斯林兄弟會,還有極多大大小小激進組織,一些還有分離主義傾向,例如活躍西奈半島的「耶路撒冷守護者」(Ansar Bait al-Maqdis)。這組織除了不時在西奈半島發動汽車炸彈襲擊,希望在這塊曾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建立伊斯蘭政權,在去年開始,還宣布效忠「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早已鎖定比敘利亞、伊拉克更有影響力的埃及,為重點發展目標。目前他們有三路擴張計劃,一路是依靠「耶路撒冷守護者」一類投誠的支部,發動邊陲襲擊,例如本月中成功攻擊埃及軍艦,就是「伊斯蘭國」擁有海軍力量的先聲。另一路直接滲透,例如2月有21名埃及基督徒被「伊斯蘭國」斬首,就引發大批民眾上街,擔心埃及早晚淪為另一個敘利亞。還有一路是通過鄰國利比亞,而利比亞邊境已成為「伊斯蘭國」新基地,那個一度相當富裕繁榮的發達國家,早已國之不國。發展下去,其他主流伊斯蘭組織(例如穆斯林兄弟會)面對正面競爭,也很難不向激進化方向發展。

理論上,埃及比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等,應較能避過分裂危機。大部份區內國家的版圖,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西方國家劃分的,宗教、族群對立嚴重,而缺乏單一民族主義。但埃及一直是相對單一的民族國家,超過90%國民都是傳統埃及人,雖然有不同教義的教派,但起碼對埃及身份認同有劃一認知。然而自從軍政府再次上台,卻催生了「新舊埃及人」之爭,那些走投無路的青年,開始自居要打倒舊世界的「新埃及人」,讓埃及成為「伊斯蘭國」一部份。即使穆斯林兄弟會主張伊斯蘭化,但也未有「去埃及化」,這樣激進的論述,是以往所未有的。

假如埃及變成下一個敘利亞、伊拉克,不但金字塔一類人類文化遺產的境況不堪設想,整個地區更會全面陷入亂局。數年前,以色列多番警告美國不要放棄穆巴拉克,就是擔心會引起今天的骨牌效應。雖然以色列的出發點動機不純、充滿自私計算,但從後果看來,實在不幸言中。

小詞典:耶路撒冷守護者
伊斯蘭聖戰組織,2011年埃及革命後成立,主要在西奈半島跟埃及軍警作戰,亦曾越過邊境攻擊以色列。成員主要為貝都因人,也有少數埃及人和其他阿拉伯人,雖屬伊斯蘭主義派系,但也有地方主義色彩。埃及世俗派人士多認為,這組織跟穆斯林兄弟會有關聯,但為雙方否認。由於西奈半島遠離埃及半部,已成為伊斯蘭國滲透的牽頭堡,令這組織可能成為顛覆埃及的關鍵力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